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22章 各謀出路(1 / 3)

濟南城正在迅速的恢複熱鬧。

得益於皇帝的計策,不戰而下,禦營不傷一兵一卒,收複了這座省城。戰士們少了犧牲,而朝廷少了傷亡撫恤,如果強攻硬打,傷亡可能還會超過章丘之戰,僅撫恤費用可能就得上百萬貫,還不算彈藥消耗以及武器損耗等。

回到濟南的百姓才知道,原來皇帝根本沒有派人在上遊攔河築壩,恰相反,皇帝在圍濟南後,就開始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接收周邊的饑民,開始在修原大清河的河堤,加高加固,以防止奪流的黃河漫堤或潰堤。

大雨過後,天再放晴。

河堤上工程在繼續。

做為山東的省城,曾經的政治中心,曾經濟南城內人口,以及城關人口,有五萬左右。若僅以人口論,其實在山東諸城裏,並不算是最多的。

山東若以人口計算,真正人口最多的城市其實是臨清,運河上的臨河是山東的商業中心,依借著運河和臨清關,在崇禎前,城市人口突破十萬。其次是濟寧城,也是超十萬人的大城市,同樣是依靠運河,而工商興盛。

在萬曆末,臨清、濟寧、濟南三大城市,城市人口有近五十萬,雖遠不如江南的蘇杭淮揚等地,卻也在北方是人口大城。

其它人口較多的是府城,如泰安、聊城都是四五千戶,人口兩三萬。

兗州登州萊州青州等諸城,如果除去王府人員,其實也就是一萬多城市人口。

而如東阿這樣的大的縣城,約七八千人口,商河縣城三四千,德州、即墨、黃縣、膠州、濰縣等也是差不多這規模。

普通縣城的人口規模約五千人。

而山東還有一些大市鎮,比如兗州東部的安平鎮,在三縣交界處,是一個商品集散中心,萬曆末人口達到兩三萬。

青州府的景芝鎮,也有四五千市鎮人口,此外諸如周村鎮、穀亭鎮、顏神鎮、魯橋鎮,都是鎮上人口超過五千的大市鎮。

這些鎮,都是水陸要衝,貨物雲集,居民繁盛,商賈輻輳,都是商業性集鎮。

大鎮的市鎮人口相當於大府城,中等的市鎮有八九個,相當於中普通縣城人口。

而小市鎮有上百個,每縣大概都有一個,市鎮起碼五百戶,人口兩千以上。

曾經的山東也是中原繁盛之地。

可惜自從崇禎初先是孔有德等登萊之亂,亂了大半個山東,然後又是崇禎十一年,崇禎十五年韃子兩下山東,擄走幾十萬人口,更屠了濟南兗州數城,屠了幾十萬百姓。

此後順軍來,韃子再來,然後朱以海起兵北上,山東成了對峙前線,又碰到挖河堤改道的韃子狗官,使的山東百縣裏倒是四十縣受災。

駐防清軍的跑馬圈地、橫征暴斂,加是水旱蝗災,讓山東的人口不斷逃亡。

好在濟南是不戰而下,雖然宣大兵屠了滿城,可畢竟也放了外城百姓出城,也算保了七八分元氣。

曾經的山東,兩千人左右的小市鎮,五千左右的普通縣城和中等市鎮,一萬多人的小府城和大縣城,兩萬多人的大府城和中上等市鎮,五萬人的省城,還有十萬人口以上的全國性商業城鎮。

而現在有的縣城被水淹沒衝毀,城都沒了。

有的市鎮、縣城,甚至府城因兵災戰亂,也成了空城死城。

好在大明光複了濟南。

現在整個山東,僅剩下了皇帝的老家兗州還被譚泰等萬餘韃子困守著。

皇帝早已下旨,仍打算按濟南的戰法對付兗州譚泰,以盡量減少傷亡損耗。

禦營的整編也在繼續。

已經完成了第一二三鎮的整編,第一鎮神策,現駐濟南、章丘,第二鎮勇衛鎮,駐德州、臨清。

第三鎮駐泰安、東平。

現在圍兗州的部隊,將整編為第四、第五鎮。

金吾騎兵、神機炮兵,分拆各鎮,不足的從其它鎮抽調。

······

城南。

宣大軍營地。

三千宣大兵戰後不僅沒少人,反而多達五千餘人,報到禦前,皇帝倒也不稀奇。宣大兵屠了滿城,然後到處洗劫,天明後投降。

其實還是損失了有幾百人的,隻不過天黑混亂,許多綠營、鄉勇等也趁亂加入他們,事後,楊捷等也是毫不客氣的把這些人都收編為部下,管他原是提標還是撫標、道標的又或鄉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