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63章 連中三元榜下婿(1 / 3)

午門外。

諫院。

諫院旁邊的中書科年後被正式劃入諫院,成了諫院六科外的又一科。中書科掌書寫誥敕、製詔、銀冊、鐵券等事。

相比起唐宋時中書舍人草詔的職權重要,明代的中書科其實沒啥實權。

大明的中書舍人甚至分為了五種,除了中書科中書舍人,還有直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直武英殿中書舍人、內閣誥敕房中書舍人、內閣製敕房中書舍人等。

在如今紹天朝,中書科甚至直接被劃入諫院。

其主要的任務,就是寫誥敕,也就是官員的任免證書,在唐代稱告身。上麵記載著官員品階、任官事跡等。在大明,誥敕除了用來任命官員,甚至還可以封贈官員先代、妻室和子孫,生者為封,死者為贈。

封贈一至五品官員白色紙繕寫,叫宣命。六品至九品官員以紅色紙繕寫,謂之敕牒。

誥敕的顏色、圖案、質地等,甚至都有詳細嚴格的規定。

“大家都打起精神來,食堂已經殺了羊,還燉了雞湯。”

中書科有二十位中書舍人,還有一位掌印。舍人七品,掌印六品,比起諫院的六科,他們待遇多有不如,以前同在午門外,相鄰辦公,中書舍人和六科給事中品級一樣,結果人家現在六科給事中都是五品官了,掌印甚至是三品了,他們卻還是七品。

可他們畢竟是個清水衙門,寫寫誥敕又不是什麼重要職事。

科裏多數是些擅文詞書法後卻不太懂政務人情的進士呆子。

“印君,這一下子這麼多誥敕要寫,這不要命嗎?”一名舍人忍不住抱怨,雖說是清水衙門,可非進士不為中書,這在中樞其實也是個挺重要的履曆,年輕進士進來以此做跳板還是不錯的。

中書科、詹事府、翰林院,都是這種清水衙門,但清而貴。

平時中書科倒也挺清閑,可誰能想到皇帝這次從中樞到地方,搞的這麼多。

上千員官員掛職,無數官員借調。

那些還沒弄完,這現在又換閣,不僅換閣,從六部尚書到諫察兩院,然後通政司、大理寺等都換人,地方督撫、布按也幾乎是大換血。

中書科一下子就忙不過來了。

他們不僅得給這些官員們寫任命誥敕,甚至還得按製度,給符合條件的官員封贈先代、妻室和子孫,這工作量直接翻幾倍。

就二十個中書科中書舍人,一個人可能得寫上百甚至數百倍誥敕,還不能出差錯,確實任務繁重,尤其還得趕時間。

“事情辦好了,記功授賞,辦不好,可是要記入考核,甚至直接處罰的,接下來大家就直接住在中書科,吃住全在衙門,什麼時候差事辦完了,什麼時候方可回家。”

中書科掌印葉舒瓚崇禎末僅是嘉興府學生,翰林屠象美等起兵舉義,葉舒瓚慷慨加入,兵敗,為清軍俘虜,他伯父葉世彥用十五石粟贖回,趁他醉酒,把他頭發剃了。

葉舒瓚醒來,發現頭發沒了,大哭還我發來,毅然的還是出城繼續去尋義軍,並不降虜順從,之後與老師徐石麒一起去見魯監國,為行人司行人,紹天元年中進士,從翰林院再到中書科,如今身為六品掌印,顯得有些年輕。

中書科不少中書舍人,年紀四五十歲,甚至還有六十多歲的,這些人都是書法了得,文章也做的不錯,偏就是不太懂做官,所以也隻能在中書科寫寫誥敕。

“我從公使錢裏拿銀子給大家發賞,每人兩塊龍銀,大家加緊幹,等順利辦好這樁差事,到時我給大家每人再申請三塊龍銀。”

一聽有五塊龍銀賞銀,還有羊肉、雞湯,中書舍人們倒是勁頭大增。

······

因為這次換閣,以及朝廷六部兩院、地方督撫等大調換,皇帝還特意下旨,大赦天下,又給文武百官加階加俸,給禦營及各地將士們發賞銀。

所有官吏加俸一月,禦營京營加餉兩月,屯鎮外鎮等加一個月。

皆大歡喜。

在這喧鬧中,上元佳節也熱鬧的過完了,這天晚上,皇帝還帶著皇後嬪妃、皇子,以及大臣們在宮門放孔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