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48章 關外六省(1 / 2)

東京。

部院諸衙已經都派了人去北京打前站,碼頭每天都是人流如織。

蓬萊宮中。

朱以海召開廷議,殿中間擺著一副巨大沙盤,由兵部職方司製作,十分精美,尤其是上麵山川河流城池平原丘陵都詳細顯示著,看著沙盤,就好像在天空俯視著大地。

這副沙盤西南是燕山山脈,東南是鴨綠江長白山脈,南麵是渤海、黃海,其北是西遼河平原、科爾沁草原,東麵有下遼河平原,西麵則是老哈河、大淩河等幾大河流。

“臣建議裁遼西省,兩遼並為一遼,可改稱遼寧省,西南起燕山山脈,西麵以努魯兒虎山為界,北麵則以戰國時燕國所修的燕北長城為界,東北抵東西遼河交彙處雙遼,東麵以其分水嶺為界,抵通化城,鴨綠江畔。”

文安之認為中原王朝對遼西其實大多僅限於遼西走廊的控製,其北麵的大淩河丘陵山區,控製薄弱,而且現在是許多漠南蒙古諸部遊牧。

倒不如把遼西與遼東合並為一省,遼西走廊平原地帶遷移漢民居住屯墾,而北麵山區的大淩河一帶山穀丘陵地,則安置蒙古人,仿西南設立土司一樣,也跟清廷一樣,給他們劃界設旗,最好是把大部落拆分成許多小部落,再與其它部落混合成旗,以增強其控製。

戰國時的燕北長城,約自後世河北張家口東北行經內蒙古多倫,獨石等境,又東經河北省圍場、遼寧朝陽、吉林通化等地。

有很長一段,基本上就是沿努魯兒虎山等山區丘陵與科爾沁沙地草原的天然邊界線修建的。

山區和草原,這是天然不同的地理單元。

努魯兒虎山也是一條很重要的山脈,此山為諸多河流分水嶺,西麵是老哈河水係,東麵則是大淩河等水係,以山為界,東麵的都向東流,西麵的都向西流。

文安之認為遼西單獨設省,能實際控製的地方太小,不如兩遼並為一省。

武英殿大學士朱大典則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大明如今兵強馬壯,尤其是有銃炮之利,所以以往的那些遊牧民族,現在已經不是中原對手。

趁現在中興之機,就該把一些曆史遺留問題解決了。

大明當年也曾在關外設立大寧衛等,隻是後來內遷,實是失策。要保中興的大明能夠長治久安,關外遼東非常重要,而要保關外遼東久安,則燕北遼西這片地區是重中之重,隻保遼西走廊,實在太過脆弱。

必須把燕北遼西山區也全都納入大明直接統轄。

朱大典提出的建議,是兩遼仍以遼河為中間,而遼西省,西麵也仍以努魯兒虎山為界,西起山海關,北麵應當直接劃到西遼河南岸。

至於努魯兒虎山以西的老哈河流域,以及西抵蒙古高原,北抵西拉木倫河,南抵長城,這片地區,可以統納入先前所設的燕北三省的承德省。

不論是文安之還是朱大典,他們的劃省都還是以幾大山脈的分水嶺為主,比起以江河為界,在山區,以一些大山做為界線,其實更合理些。

畢竟河流兩岸往往百姓生活習慣文化等都是一樣的,而那些大山兩麵,因山高不通,往往就是兩個不同的生活習慣,甚至不同音也可能不同種。

朱以海看著沙盤。

文安之的兩遼並一遼,核心是考慮山區、和西遼河平原的蒙古部落,他們實際占據著這些地方,而且這裏也向來是漢族統治的薄弱之處,故而牢牢抓住遼西走廊和下遼河平原及遼東半島。

朱大典則認為,大明必須發展遼東,下遼河平原是重心,但也不能忽略其它地方,否則時間一久,難以保障安全。所以幹脆以遼河為界,分設遼東遼西兩省,兩省各以平原地帶為根基,再帶動周邊的山區一起發展。

同時,遼東以東有渤海省,在遼西以西則又有承德省,這兩個省可以是少量駐軍移民屯墾,主要安置蒙古諸旗,實行直轄和土司並行政策,也是做為緩衝。

兩位閣老的方略,各有不同。

文安之這種更接近傳統做法,也是最節約成本,最快能見效的,甚至可能也是最容易讓蒙古、女真等接受的方案。

朱大典這種,成本高,而且可能會激發現在兩遼等地那些蒙古、女真人的不滿。

建虜入關後,遼西之地,也就沿海幾十裏這條走廊是設縣立府,在其北麵的鬆嶺、努魯兒虎山之間,還設了一個卓索圖盟,安置喀喇沁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翼旗,以及察哈爾左右翼旗等在此,又有滿洲八旗佐領等。

努魯兒虎山以北,則是喀爾喀、敖漢、翁牛特、巴林、克思克騰、奈曼、紮魯特、阿魯科爾沁諸部組成的昭烏達盟。

西遼河平原,以及更北的鬆嫩平原,是科爾沁、郭爾羅斯諸部各旗組成的哲裏木盟。

文安之的分省,明顯是有漢蒙分治的意思。而朱大典則是把蒙滿全都納入大明直接控製,或是半羈縻的狀態。

朱以海考慮了一會,其實心中更傾向於朱大典的這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