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60章 長安亂(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回教中的伊瑪目、阿訇等,本來隻是教裏的老師,類似於其它教的牧師、和尚等,開始並沒有賦予特殊地位,也沒有特殊要求,他隻是一個老師,可心娶妻可以生子,也可以經商謀利,還可以做官當差,不必穿特殊的服飾,這與儒家的夫子倒是類似。

在元代,他們就被稱為回回大師,在明朝,也被稱為老師夫。

大明的漢人接受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的私塾教育,而回民則建立起兼具有私熟和寺院特色的,以回回十三經為主的經堂教育。

阿訇們就是經堂的老師夫,他們在回人中是少數能識文斷字,是有學問的人,也是精神和文化的導師。

在地方鄉裏,他們就相當於漢人裏的士紳族老們,在百姓中威望很高,時間久了,這些阿訇們就出現了世襲地主教長。

形成了回回裏的門閥,其特點就是阿訇們擁有的威名權力大,他們以地主身份收租,還通過念經盤剝教徒,通過世襲相傳,代代積累,這些教長便形成了門閥。

陝甘新教就有四大門宦,地位無人動搖。

不過這種現狀,也引的一些回人不滿,於是有人創立新的教派新的門宦,另起新旗幟,主張隻誦默經文,不需要交羊、布這些給教長,於是在明末這個哪哪都亂哪哪都天災兵禍不斷,大家都受困受窮的時候,各種新教派極受歡迎。

幾乎隻要有人站出來登高一呼,自稱是從聖地朝聖回來,得到什麼聖諭建立新派,立馬就會有很多人擁護支持,這種情況,那些大小門宦自然不肯,於是便會指責這些人是異教徒,號召回民攻擊。

雙方經常會因為新老教派之間的矛盾,發生械鬥。

這使的陝甘地方的形勢就更亂,加上之前農民起義,後來順軍攻占陝甘,再又清軍入關攻奪陝甘,再到吳三桂據陝,米喇印、賀弘甲據甘,各方你來我往的交戰,夾在中間的漢、回百姓也都遭受其亂,更是加劇了混亂。

在這種局勢下,地方府縣也基本上失去了地方控製權,下麵的回回新教之爭鬥毆也好,漢回之間械鬥也罷,根本管不了也沒人管,加劇了形勢的惡化。

而米喇印丁國棟他們舉旗叛明後,更是到處傳貼,號召西北回民起來造反,要讓甘肅成為甘肅人的甘肅,要在西北建立一個回回國。

一時間,越發混亂了。

臨潼縣有不少回莊,現在已經發生過好幾起回漢村莊械鬥了。

其實明末時已經有很多人對於回回有了提防,如早年陝西巡撫曾上疏奏報,稱回回左道惑眾,律有嚴禁。如回教不敬天地、不祀神,另定宗主,自為歲年,黨羽眾盛,濟惡害民,請概令出教,毀其禮拜寺。

甚至在朝堂上,有許多大臣眼裏,回回與漢族別無二致,他們說漢話穿漢衣,所以認為回回不過是一小部份具有特殊宗教習慣的漢人而已。

紹天朝的從龍元勳顧炎武,更是直接上書,說惟回回守其固俗,終不肯變,結成黨夥,為暴鄉間,以累朝之德化,而不能訓其頑獷之習。

隻是到了晚明後,大明朝內憂外患,回回雖已成患,但卻還排不上朝廷最當急的,一拖再拖,結果就被放到一邊顧不上了。

直到農民起義席卷天下打進北京,東北女真一步步殺進關中,大明朝也還沒能騰出手來顧這些。

隻是大家也沒想到,朝廷終於出手了。

吳三桂交出兵權,征召入朝,朝廷已經派來了總督、巡撫,又有禦營入關,各府縣官衙也都陸續有新官上任。

這新知縣一上到任,就頒了此告示,漢民們紛紛圍觀叫好。

眼下回漢衝突厲害,特別是在米喇印的傳貼挑動下,更如幹柴澆油,有點火星子就著。

以前回漢爭鬥,官府基本上不管。

現在終於有人管了。

縣衙內,新知縣趙炳正在與縣丞、縣尉、主簿,還有各鄉鎮的鄉鎮長、保長,巡檢,縣團練營的大小官員們議事。

“報,老爺,出事了。”

一名班頭進來稟報。

“何事?”

“灞橋鎮打起來了,好些個回漢村莊大械鬥,已經死了幾十人了,還在打,四麵的回漢莊子的人都還在往那邊趕,有回回已經喊出口號要奪取灞橋,占領臨潼,響應米喇印。”

知縣趙炳一聽,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這還得了,趕緊召集團練,並向省巡防警備營報告請援,還有向長安上報。”

“縣尊,區區村莊鬥毆,咱們自己解決就好,用不著直接捅上去吧?”一名吏目還勸說。

“哼,鬧這麼大,還大事化小?這什麼時候?聖人的旨意白貼了嗎,既然敢頂風作案,還敢勾結叛軍,那自當嚴厲打擊,一網打盡,要快,要狠。”

趙炳甚至都沒問因何而起的械鬥,既然回回都已經敢喊出占領灞橋鎮攻占臨潼縣,響應米喇印的大逆不道口號,那還問什麼,先剿滅了再說。

“取本縣棉甲、鳥槍和腰刀來,本縣要親自上城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