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07章 安敢欺朕(1 / 3)

在寧夏並沒有呆多久,皇帝繼續西行。

此時已經進入十二月,西風凜冽,皇帝卻仍然前往蘭州。

沿黃河而行,冰天雪地,不過都是禦營精銳,也沒有帶什麼宮人太監妃嬪們,所以行軍並沒有什麼問題,皇帝也是騎馬而行。

皇帝騎在馬上,馬鞭遙指黃河。

“現在是冬天,到了開春後,由蘭州上遊的劉家灣可通航到前套振武的河口鎮,黃河中遊這三千二百裏可通航運,到時這甘肅、綏遠連接,上遊的河湟、下遊的三套,糧食便可自足,都不需要關中平原再轉運糧食了。”

文安之也非常讚同皇帝規劃的黃河中遊航運計劃,三千二百裏啊,從蘭州到歸化,沿線建船廠、碼頭,把寧夏、九原、包頭、綏遠等連接起來,意義重大。

“從蘭州上遊永靖到靖遠縣五方寺之間,有大峽、小峽、五兄弟、一老老等險要,這河段隻能通行木排和皮筏,不能行駛木船。五方寺經中衛、金積、靈武而至寧夏,中間隔有黑陝等險阻,船隻通行亦相當艱難,需要建碼頭分段分船運輸才好。隻有從寧夏再往北,經過羅而至石嘴子,河麵才進一步開闊起來。”

寧夏到歸化是可以全線通航的,而寧夏到蘭州,有不少險峽,但采用皮筏子、木排等分段航運,也是可以的,隻要建好碼頭,再進行分段轉運,其效率仍是遠超過陸路運輸,隻不過隻能順水而下,逆水就不行了。

黃河從發源地到甘肅蘭州上遊永靖劉家峽,蜿蜒行進在眾多山嶺之間,大約有兩千多裏的河段落差極大,不僅水道淺峽而且河床比降大,兩岸人煙也稀少,沒有什麼水運價值。

而從永靖到蘭州的黃河幹流,和兩條較大的支流湟水和洮河的下遊河道,有初級航運的便利,不過這些河段也僅限皮筏、木筏由上而下,並不能上下通行。

這一段的河湟穀地是西北僅比關中平原、河套平原小些的河湟坐地,非常肥沃的塞上江南,明代時,湟水下運的有糧食、青油、木料以及煤炭,自洮河下運者,則多是木料。

湟水從西寧以下,到蘭州五百裏,都可以通皮筏木排,既可裝運糧食、皮毛、木材、煤炭,也能間載旅客。

寧夏北麵石咀山,這裏往北的黃河十分平坦寬闊,可以上下通航,因此朱以海之前特意跟鄂爾多斯汗提出在此設立石咀山鎮,在這裏建船廠,建航運中心,並成為重要的互市交易中心。

以後來自鄂爾多斯的羊毛、藥材,來自寧夏的鹽,都在這裏交易和集中,經磴口、包頭運抵河口,立冬到次年清明,可以通航七個月。

綏遠的河口鎮,可以直接連接大同,大同通太原或張家口,接京津。

另一頭石咀山通寧夏、蘭州,甚至西寧,青海。

皇帝很看重黃河水運,歸根到底還是通則達,通則富,後世人人都知道的一個口號,要想富先修路,而大河水運,那可是上天賜予的致富高速路,都不需要修就是現成的。

沿河建成一個個河運碼頭城鎮,既是內河航運物資的中轉和集散地,也可以聯通陸路運輸。

貨通天下,互通有無,一個地方要想發展,光靠封閉自給自足是不現實的,更富不起來。

特別是西北這樣的地方,本就相對落後一些,雖也有河套平原、關中平原、河湟穀地、河西走廊等,但其它多數地方,其實還都是黃土高原啊、沙漠啊、戈壁等地,必須要聯通起來。

鄂爾多斯是半幹旱的草原沙地,那裏放牧為主,產皮毛奶製品這些,也產蘑菇等,再比如陝北缺水幹旱又少糧田,但鹽池也多啊,甚至陝北的煤炭也是很有名的。

同樣的,河湟穀地不僅自己本身有肥沃的河穀地,是塞上江南,他還是通往青藏的重要通道,這裏隋唐時就是絲綢之路的一條支線,發展貿易是重點。

河西走廊更不用說,這可是絲綢主線,交通西域。

中原的大運河修建後,運河沿岸興起了多少市鎮碼頭,明代的運河線上,揚州、臨清等沿河大城,甚至超過那些省城。

現在的石咀山、磴口、包頭、河口這些地方,皇帝剛劃下來要築城屯兵建碼頭,之前因為蒙古人占據著這些地方,好多地方都隻是個荒地,可隻要航運通起來,那麼以現在的西北統一的大盤,這些碼頭很快就能興盛起來。

包頭就是在清朝才成為了黃河上遊的皮毛集散中心,從一個小村子變成了商店一千多家,年貿易額達五百多萬的大市鎮。

河道既能成為貨物通道,也能成為信息通道,既能把貨物聯通集散,帶動上下遊,也能帶來稅收,稅收又能富民、供軍,形成良好的閉環。

歸根到底,朝廷要想控製穩固西北邊地,必須屯駐重兵,但駐軍養兵要很多軍費,如果不能就地供給物資,甚至提供軍餉,那麼就必將難以持久。

大漢代到隋唐再到明朝,對西域始終難以長久控製,最大問題還是太過遙遠,鞭長莫及,而這個遙遠,最關鍵的就是交通不便,是物資的投送困難。物資難以快速轉運,便限製兵力的投送,也就影響軍事上的控製。

河西走廊雖然是一條天然通道,可終究是人拉馬馱數千裏之遙,不如河運便利快捷。

如果能在西域完全自給自足,可以供給更多軍隊,保證糧餉充裕,倒也還是可以維持的。

西域的那些小綠洲不足以維持大規模的駐軍,除非拿下伊犁河穀,不拿下伊犁河穀,就算控製了天山南的幾大綠洲都還不夠,要麼把蔥嶺以西的費爾幹納盆地拿下。

費爾幹納與伊犁河穀兩個取其一,則中原王朝就能在西域維持強大的駐軍,甚至遷移大量移民,可以達到漢人超過其它土著,成為主體民族,這樣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

若僅依靠河西走廊的糧食供應,是不夠的。而哈密、吐魯番這些綠洲盆地,也支撐不起太大體量規模。

現在葉爾羌汗國就占據著天山以南的各個綠洲,他們也一度占據了費爾幹納盆地,還曾經占據過伊犁河穀,隻是如今被和碩特部占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