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9章 董小婉葬花(1 / 2)

嘉興,海鹽。

南北湖山中,清晨,一位年輕的婦人站在庭院裏,看著昨夜雨打風吹落的梔子花瓣落滿地,牆角的一排茉莉花也吹殘,不由的心疼。

想起昨日都還是那麼飽滿怒放的花兒,今日卻已經殘香伴泥塵,不由的聯想到了自己,十四歲就步入風塵,心酸的淚水伴著每個日日夜夜,卻還得在人前強顏歡笑。直到後來遇到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襄,自己完全被他的才華所迷住,主動的傾訴心意,卻被無情拒絕。

冒襄卻隻鍾情於陳圓圓。

這段煎熬的日子渡過了足足五年,好在陳圓圓與冒襄雖然也訂嫁娶之約,但在冒襄赴南京第六次鄉試仍然落榜再回蘇州時,陳圓圓已經人去樓空,冒襄科場落榜情場又失意,心情沮喪到極點,然後一病不起,那段時間是她日夜照顧。

後來好姐妹柳如是出麵,讓錢謙益出麵為她贖身,然後將她送至冒家,而那段經曆,也終於讓冒襄接受了她。

到了冒家,她洗盡鉛華,專心服侍冒襄,甚至教導冒襄的兒女讀書。

可惜國破家難安,戰亂流離,清軍南下,冒家離開老家如皋避往南京,阮大铖招攬冒襄,但冒襄是複社才子,當年還曾參與留都防亂公揭,跟閹黨是死對頭如何肯從,結果被阮大铖將他逮入監獄,當時同被逮捕入獄的還有黃宗羲、馮京第等士子。

直到弘光棄南京出逃,冒襄才得以逃出監獄,舉家南下,結果在蕪湖遭遇亂兵,家中奴仆二十餘口被殺,財物被擄盡,最後勉強逃出虎口,一直來到海鹽朋友處落腳。後又因海鹽城動蕩,一家避到南北湖山中居住。

沒有財產沒有仆役,她便親力親為,照顧家人,教導丈夫的兒女,甚至還一起照顧田地整理菜園。

閑暇時看看書,養養花,山間雖然偏僻,可也終於有了些安靜的日子。

隻是丈夫卻是閑不住的,一直在外麵跑,外麵兵荒馬亂的,她非常的擔憂,今早看到落花,無緣故的聯想到丈夫,總有不好的預感。

滿懷輩傷的她蹲下把落花一片片的撿起,然後在桃樹下挖坑,要將它們埋葬。

“小婉,你在做什麼呢?”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後麵響起,她欣喜的回頭,果然丈夫冒襄冒辟疆回來了,“夫君,你回來了?”

“嗯,我剛從蘇鬆回來。”

“我給夫君倒茶。”

冒襄這次回來,臉上滿是興奮之色,比起之前的困頓絕望,讓人振奮。

“夫君可是遇到好事了?”

“嗯,局勢在變,在變好。我這次先去了紹興又去了鬆江、蘇州,拜訪了複社的許多舊友,局勢在變好,小婉。”

董小婉給丈夫遞上茶,溫柔的看著他,“先喝茶,慢慢說。”

冒襄喝完茶,興奮的開始講起來。

“督師張國維與劉宗周等已經在錢塘江南站穩了腳跟,錢塘江防線已經穩固了,而魯監國居然親自揮師北伐,已經連戰皆捷,在江北也站穩了腳跟。還有蘇州、鬆江、嘉興、湖州各地,現在有誌之士都在奔走聯絡,要舉兵恢複。”

“我想不到我去了趟蘇鬆,這海鹽倒是已經翻天覆地了,你這段時間在家,可有見過監國的兵馬?”

“我聽說這裏來了一支兵馬,是江南提督朱武的兵,軍紀很好,不征糧不抓丁,來了後不傷害百姓,倒是鎮壓了許多禍害百姓的地痞流氓山賊惡霸,我沒見過這些兵,但聽管家說他們不騷擾百姓,現在各鄉各村都在編保甲,辦鄉團,搞自治。”

雖然外麵聽說這些兵不錯,但董小婉一個弱女子,並不敢出去,她一直緊守本份的呆在這山中居所。

冒襄笑著道,“其實這位江南提督朱武,便是當今魯監國殿下也。”

“啊?”

“想不到吧,想不到的事情還多呢,黃宗羲向魯監國舉薦了我,監國已經給我發了征召令,我這次回來見過你們後,便要去拜見監國。”

“夫君真要應征?”

冒襄點頭,“國家如此,我輩又豈能躲避山中不出?”

董小婉見狀,也沒再勸說,她知道丈夫是個有主見的人,雖然六次鄉試不中,始終僅是個秀才,但他可是兩歲涉四方十二稱文章的大才子,連文苑大佬董其昌當年都稱他為明之王勃,說他會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

事實上,冒襄雖一直科舉失意,但詩文有名,著述頗多,更別說參加複社,關心國事,為時人稱讚的四大公子之一。

出身官宦士族,但他卻是四大公子中最耿直的人一個人,明末水旱不斷,饑荒四起,冒襄支持朋友、賑濟災民十幾年如一日,以至家財散盡。

就算到如今,他也依然一直奔走在外。

他的名頭,連朱以海都早有耳聞,所以當黃宗羲舉薦這位好友時,朱以海馬上就發了征召令,連偉人都曾點評說,所謂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氣節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較看重實際的,清兵入關後,隱居山林,不事清朝,全節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