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73章 流亡海上(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無數江淮難民登島後,也大多從事走私、海盜等活動,鼎盛時城北有幾百條船,上萬人,後來雖被圍剿,連顧容都受了招安,但崇明的特殊性,使的這裏很獨特。

顧容二人很輕易的就利用城中的內應,半夜打開了城門。

喊殺四起。

荊本徹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想要召集人馬,都已經來不及,眼看顧黃二人部下不斷衝入城中,荊本徹隻好棄城不顧,接上義陽王朱朝墠便倉惶出逃。

幸好水門還控製在手,最後隻駕了十八條船千餘人逃出崇明。

顧容和黃五常成功的拿下了崇明縣城,事後二人按約定,黃五常進占縣城,而顧容把荊本徹來不及帶走的船都占為已有,二人還把荊本徹四會營的餘部,一起瓜分。

城北的高進忠知曉消息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想參與都沒機會,隻能痛拍大腿。

荊本徹帶著朱朝墠在海上飄泊,不知道該去何處,想去太倉州,結果聽說張士儀殺了張鵬翼降了張國柱,驚慌下趕緊調轉船頭前往通州(南通),此時東閣大學士、江北督師田仰正在江北,控製著占據的通州、海門、如皋幾地。

田仰見到狼狽來投的義陽王和荊本徹,也是大吃一驚,問明清楚,不由的痛拍大腿。

年近花甲的田仰是崇明小朝廷的首輔,不過憑的不是本事高,而是他是之前擁義陽王的首議之人,而且當時還是漕運總督淮揚巡撫,不過他這個官其實也是阿附弘光朝當權的劉孔昭得來的。

在此前,他是萬曆朝的進士,從山東汶上知縣,曆任吏部文選司主事、四川僉事、浙江溫處道僉事、廣東糧儲參議、尚寶卿、太仆少卿等,崇禎元年,任僉都禦史巡撫四川,因依法被彈劾貶謫戍邊。

弘光朝建立,他走劉孔昭的路子,通過賄賂他成了劉孔昭親信,複起為兵部右侍郎,副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淮防,後又升兵部尚書,負責駐防淮河。

可是史可法被圍,田仰擁兵八千卻見死不救,揚州陷落,立馬棄淮安入海。

擁立義陽王,拜東閣大學士成了首輔後,也毫無作為,連通州這江北三城,都是之前張鵬翼和沈廷揚聯手打下來的,他跑來兼江北督師,搶點功勞,可再無半點進展。

現在一聽說崇明丟失,張士儀投降,張鵬翼被殺等消息後,立馬就棄江北三城不顧,點了人馬便跑。

田仰收拾人馬,棄江北不顧,帶著義陽王去投奔打靖江的兵部右侍郎兼戶部左侍郎的沈廷揚。

沈廷揚家是崇明世代海商,尤其是海運這塊更是家族產業,家族培養他讀書,他也不負眾望,很年少就中秀才,後以國子生為武英殿中書舍人。

為解決遼東糧餉運輸問題,他上書小試海運疏,建議恢複元代開創的海上漕運,並家家族珍藏的海運書、海運圖進呈崇禎。

崇禎讓他造海船試行,他乘二舟,載米數百石,十三年六月朔,由淮安出海,望日抵天津。守風者五日,行僅一旬。

崇禎大喜,加封為戶部郎中,前往登州與巡撫徐人龍負責海運遼餉事務。過去都是遼餉用天津船赴登州,侯東南風轉糧至天津,又侯西南風轉至寧遠。而沈廷揚直接從登州運往寧遠,省時省力。

崇禎十六年,升太仆寺卿兼戶部事,後又被任命兼國子監司業,把漕船改為長江兵船。沈廷揚這個技術官僚改造了許多漕船為戰艦,弘光立,還曾計劃讓他運糧去山海關供應吳三桂,南京失守後,沈廷揚帶幾百條船回崇明老家,一起擁立了義陽王。

荊本徹和義陽王兵敗來投,沈廷揚也隻能下令停止攻打靖江。

“為今之計,隻得請殿下退位歸藩,往依魯監國了。”沈廷揚也非常無奈,連崇明這個大本營都丟了,大將黃蜚、陳梧、張鵬翼先後亡,吳誌葵、張士儀、張國柱等先後降清,而顧容、黃五常等反叛,黃斌卿、王朝先又投魯監國,他們這小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了。

既然如此,還不如幹脆去投魯監國。

義陽王猶豫著問,“魯王能容否?”

“臣聽聞魯監國的一些行事,大氣而又睿智,殿下可放心前往,皆是大明宗室,之前也都是為恢複江山社稷而已。”沈廷揚安慰。

義陽王雖然清楚他跟魯王之間其實沒那麼簡單,他之前派陳梧王朝先黃斌卿南下浙東搶地盤,之後又拒絕魯王使者傳達的退位歸藩之詔,可現在也確實無路可走。

商議已定,幾人也不敢再多逗留,於是船隊先沿江出海,再南下紹興。

甲板上,義陽王怔怔發呆,江北督師、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田仰則在提筆為義陽王寫退位歸藩書,浙直水師總督兼戎政尚書荊本徹則代義陽王寫擁戴魯王監國的賀表,兵部左侍郎兼戶部右侍郎沈廷揚卻在統計著他們最後的船隻錢糧兵馬數目,計算夠不夠航行到紹興。

。您提供大神木子藍色的海上升明帝起點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