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15章 提劍強征(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最後給每人賞銀五錢,就這五錢銀子,居然還有人過手抽成,搞出了一場嘩變來,於是乎遣散的事也搞不下去了。

拖來拖去,倒也有幾支人馬沒有錢糧,又爭不過其它人,隻好解散回家了。

但更多的還是劃地取餉,就這麼挺著。

朱以海來富陽時,劉穆爺三不也正跟方國安火並嘛,富陽幾縣,就是劉穆的地盤,他在義軍中算是實力較強的,所以一人獨戰杭州西麵五縣之地,但方國安也盯著這塊地方,雙方你來我往的爭奪打了好幾次。

“王卿你有什麼建議?”朱以海問。

王之仁實話實說,“殿下在嚴州這邊誅方國安,效果很好,起到了震懾作用,現在隻要能再拿出一筆銀子來發賞錢,那麼可以很順利的遣散一些人馬,然後再對幾支較大的人馬,進行整編,兩三個月就能整頓一新了。”

方國安原本是浙東最大的一股勢力了,尤其他本是朝廷正規軍大將,但現在被監國輕易的誅滅,其號稱十萬部下的兩三萬人馬,也都被迅速整編,那對各地的這些大小義軍頭頭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力。

他們都得惦量惦量,自己有幾斤幾兩,能不能跟方國安相提並論。

張國維、於穎等之前再怎麼勸說,也終究不如監國的劍好用。

朱以海如果晚點回來,其實王之仁也是已經選好了幾隻出頭鳥,準備借他們人頭一用,然後來個殺雞儆猴的。

“銀子銀子,歸根到底其實還是銀子的問題啊。”朱以海也隻得一聲歎息。

“王卿,你覺得今日孤與諸公的說的永不加賦,攤丁入畝如何?”

王之仁剛才沒發表半點意見,但現在卻很實在的道,“在臣看來,這新法不錯,脫胎於一條鞭法,但又有所不同。雖然必然會觸動不少士紳大夫們的利益,但如今局勢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朱以海點頭。

明初的稅賦是以唐宋兩稅法為模版的,以裏甲製度為賦役黃冊的編製原則,然後再以黃冊為依據,分為裏甲役、徭役、雜泛三種,和夏秋兩稅田賦。

到後來明中期的一條鞭法,其實就是把明初以來分別征收的田賦和力役,包括甲役、徭役、雜役、力差等等,合並為一,總編為一條,並入田賦的夏秋兩稅一起征收。

並且,征銀。

每一州縣每年需要的力役,由官府從所收的稅款中出錢來雇傭,不再無償征發平民。

課征對象為田畝,納稅形式是以銀折辦,即所謂計畝征銀。

跟明初相比,一條鞭法是化繁為簡,把賦和役各自合為一條,甚至賦役合一。舊役法中的銀差、力差,根據戶、丁標準僉發,而新法徭役一律征銀,取消力役,官府雇人代役,役銀編派,亦由原先的戶丁分擔變為以丁和田地分擔。

明初主要是征本色實物,而一條鞭法則除江南供應京師的漕糧征本色外,其餘田賦一律征銀。

明初以裏甲為單位征賦派役,一條鞭後以州縣為單位。

總體來說改變很大,但為何現在朱以海又提出這些相似內容,說到底還是當年一條鞭本來是把賦役合一,全都一條鞭征了。

可是呢,到了明末時,一條鞭之外,又有各種各樣的役來了,又還有三餉等這樣的加征,百姓的負擔越搞越重。

而朱以海也不是要重新恢複到一條鞭的狀態,他這個新法,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過去條鞭的重大改革,是合並,是折銀,但仍是田賦、丁銀,

役折銀,仍是以丁為單位征收的。

而朱以海新法最大的區別,就是同樣有簡化合一,但最終卻不是按丁征收,而是折成丁銀後,再攤入田畝,實際征收對象就從征人頭稅,變成征田畝稅。

在一條鞭基礎上,往前邁出了一小步,但卻是跨越裏程碑的一大步,是完全改變了征稅的基礎性質。

“所有徭役簡化合一,折合每丁銀數,再攤入每畝田賦之中,丁銀、田賦合二為一,每年征收一次,統一折色征銀,且固定下來。”

當所有的都簡化後,就剩下了田賦一項了,丁銀已經折入田畝中一起征,然後再加征個一成火耗就行了,再無任何科差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