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18章 刺字先鋒(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話說出來,劉宗周這樣耿直的老頭,也不由的眼淚盈框,要說忠君愛國,說品德這些,老劉是一等一的,可雖然原則性很強,他們卻有先天的不足。

就是務虛厲害,務實不行。

當言官搞監督甚至勸諫君王都很不錯,可你若是讓他們來製訂國家大政方針,尤其是對如今這爛攤了,拿出一個迅速有效的方案來,實在為難他了。

宋之普雖以前在戶部幹過,也在地方做過知府,但卻還是缺少些統籌全局的格局目光。

朱以海倒不是說比他們都強,隻不過他畢竟是個穿越者,曆史的迷霧早就被吹散,有無數後來者為他總結過問題甚至給出過解決方案。

別人是盲人摸象,他是未卜先知。

“衛所不能戰,也沒有兵了,所以這次就算整頓清理,也沒有再存續必要,撤軍籍,罷衛所,軍戶皆轉為民籍,有實地的衛所,改設府縣,無實地衛所,則劃屬當地府縣。”

裁撤掉所有的衛所後,就能拋掉一個包袱,這些年衛所雖然馳廢,可名麵上卻一直還有兵,月糧冊上甚至人越來越多,賬上年年得給一大筆月糧,越欠越多,而實際衛所城守兵早沒幾個了,就軍官和他的家丁們,卻占籍冒領,朝廷費了錢糧,沒得一兵一卒,甚至賬上還年年欠餉拖糧。

現在一刀切了這個腫瘤,以後也就免掉這筆月糧開支了。衛所的屯田整理出來後,拿出去招佃收租,還能額外得一筆租子,甚至原地方也不再需要負擔衛所的月糧大頭了。

衛所軍戶們負擔減輕了,周邊府縣百姓負擔減輕了,朝廷負擔減輕了,那誰吃虧了?

那些武官,那些侵占軍屯的地方豪強們,他們沒法再領月糧再變著法的侵占利益了。

對於如何安置這些衛所軍官,朱以海也是非常直接,清理衛所田地財產先,至於衛所武官,暫時保留品階,但不再發餉,他們需要向兵部報道,接受考核,如果有本事的,可以量才錄用,授以職事,安排到鎮營甚至禦營京營任職,沒本事的,直接罷免裁撤了。

哪怕是世襲武官,也僅保留頭銜,仍要經過考核才能授以職事,否則削奪世職。

而軍戶,真正的城守兵,補半年的月糧遣散回家,有驍勇精銳的,也可以去應募從軍,隻要選上,也是按標準給安家銀,入營後拿糧餉。選不上的,自然還是領著遣散費回家自謀生路。

而屯田兵,直接轉為民戶,原來的屯田,可以轉為租佃關係,以後種地交租就行,租率也重新調整,不按過去那套籽粒糧標準,而是按正常當地民間的那種佃租率就行。

大明各地衛所眾多,最多時據說有幾百萬人,城守兵都得有大幾十萬,每個月的這個月糧,其實是很大一筆開銷,而且維持了衛所,就還得有衣甲器械戰馬營房等各種亂七八糟的開支了。穀

所以一刀切,是最方便省事有效率的。

不管有多少人反對,朱以海已是下定決心一裁到底,哪怕是有些承擔漕運等任務的衛所,他也不保留。

以後真有需求,按需求再另設,不一定非要用衛所這種形式。

衛所軍戶爛到家不能用,而各省的省鎮營兵,其實也大多不堪用,就如原浙江的營兵,王之仁這總兵,名下有兩萬五千兵額,可實際真有多少兵?能打的又才多少?

省鎮營兵,一樣都是靠家丁撐著。

現在先撤衛所,再整營兵,禦營其實就是打破舊框架,重新建立的新軍,不受原來那些條條框框影響。

朱以海是對大明原有的這衛軍、營兵都徹底失望到底,才會如此辛苦的重新打造禦營新軍的。

所以何騰蛟敢反對禦營,朱以海就也不會給他留情麵。

對朱以海來說,大學士不聽說不肯一條心,那換個人便是,這禦營卻是命根子,是他真正的根基所在,所以任何人都不得動搖禦營的。

“方少傅是嚴州本地人,在本地也素有威望,所以孤打算讓方少傅奉旨督辦嚴州府整頓事宜,諸公還是回行在去吧。”朱以海很不願意跟這些人開會,開著開著就想拍桌子罵人。

好歹也是自己選了來的內閣班子,總不能今天罷一個明天免一個甚至後天殺一個吧,趕回去眼不見為淨,而且行在也確實還是需要人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