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5章 慈安與和紳(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老三安靜的坐著,他好久沒有這麼安靜,甚至這麼飽腹過了,這一刻他感覺好像到了極樂天堂。

“陛下不久前簽發了宗室法,重新製訂了大明宗藩製度,與以前的有很大不同。”

“我都聽從陛下的旨意。”老三道。

新的宗室法,與原先調整的大有不同。

之前的頂多算微調,這次卻是大改。

其中最核心一條,便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以往明朝的宗藩製度其實有學習宋代的地方,就是皇族宗室的範圍,是幾乎無限製的,朱元璋之後,都是宗室,甚至他的侄子如靖江王,也是世襲不替的藩王。

皇子封親王,親王嫡長封世子,將來繼承親王,其餘諸子封郡王。郡王嫡長子封世子,將來繼承郡王,其餘諸子封鎮國將軍。

其下又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然後是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最後是奉恩中尉。

其最大特點,就是爵位是裂變式的增長,所有爵位世襲罔替不說,他生的兒子,嫡長子世襲不降,其餘的降一等授封新的爵位,然後不斷的這樣擴散下去。

到六世以下奉恩中尉時,就永遠不變,永遠與民不同。

所以朱元璋時宗室才幾十人,但到了嘉靖中葉時已經有一萬五千多人,而隆慶時是兩萬八千多,那時距離明亡國還有五十多年,據明朝自己推算增長速度,到崇禎時有二十來萬了。

越往後,增長數量越多,因為基數越來越大。

而所有人都有爵位,都有祿,對朝廷來說自然就是不堪重負,嘉靖時才一萬多宗室,朝廷財政就虧空供不起了,可想而知後麵還翻了十多倍後的情況。

雖然說大明高級宗藩不多,但架不住有那以十萬記的中尉們啊。

大明到崇禎為止,十七任十六位皇帝,共生皇子一百零四,其中十一位太子未繼位而薨,六十七位封親王,其中六個後來飛升為真龍天子,成祖、代宗、憲宗、睿宗、穆宗、思宗,其餘繼承皇位或未封而逝。

到了崇禎時,還在的親王藩,是三十二個,其餘的要麼無子國除,要麼叛亂被廢等。

諸親藩,共封郡王五百五十一位,崇禎朝時還有二百來個。

不過雖說宗藩在動蕩中損失很大,但從另一麵來說,宗室仍還有幾萬人也不少了,況且還有許多現在是還沒確認的,以及沒南下的。

而認真算輩份的話,老朱家的宗室們,從朱元璋算起,好些繁衍的快的,都十二三代了,慢的也有九代十代了。

民間也講究個五服,出了五服不算親。

唐朝皇家就是按五服來算,五服以內算宗室,五服以外的就叫皇親,不給五服外的皇家授爵位給俸祿這些了,他們就是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麼科舉當兵從商的限製等。

所以這次朱以海頒布新的《宗室法》,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五服。

從當代皇帝算起,皇帝五服內的叫宗室,五服外的叫皇親。

所以這次對整個原來的朱明皇族宗室重新整理。

現在朝廷這裏的親王是二十三位,郡王是一百多,其餘將軍、中尉等三萬多。

朱以海要求,按五服法整理。

這樣的話,也就是魯王係,還得是朱以海曾祖開始傳下來的魯藩宗族,才算是大明宗室,其餘的都隻叫皇親。

皇親不再授爵給祿,隻宗室授爵給祿。

五服外的那些,全要奪爵。

新的宗室爵位分為十等,親王、嗣王、郡王、鎮國公、輔國郡公、奉國縣公、護國侯、衛國伯、保國子、安國男。

皇帝特旨,二十三位在封親王,皆降為郡王,並且是世降一等。

原來的那一百多郡王,隻保留魯藩在封的八位郡王,這八位郡王其實也在五服外了,不過因為五服內沒有王爵了,所以八郡王仍保留郡王爵,也是世降一等。

其餘所有爵位,從郡王到奉國中尉,全都削除。

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統統是世降一等爵。

他們的爵位,將來可由世子降一等繼承,世子襲爵後,其它兒子才可以襲爵,但需要降四等承襲。就是郡王世子降一等襲鎮國公,而其餘諸子降二等襲護國侯爵。

一直降等安國男爵,再往下就是平民了。

三萬多宗室,現在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其它爵位一個沒有了。

這算是非常驚人之舉。

也因為確實沒近支,朱以海的祖父,兩個伯父,還有他三哥都以郡王承襲擊魯王,還都是因先王無嗣。

他大伯和大哥都是世子,結果都是未襲爵就死了,還無子嗣。

朱以海二哥早死,其它幾個隻弟又死於清軍破城,兄長魯王以派有幾個兒子,卻也跟他其它叔父侄子以及他的兒子被殺害或擄走了。

加上戰亂饑荒,結果皇帝五服內居然找不到一個男丁宗親。

隻能等朱以海的那兩個皇子找到了,或再生下皇子開枝散葉了。

將來除太子外,其餘諸皇子授封親王。

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皇太子子,為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諸子為郡公,以恩進者封郡王;襲郡王者,封國公。

朱以海的兒子們,嫡長封太子,其餘封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