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36章 皇城根下刺機密(1 / 3)

天安門是北京的南門,而地安門則是北京的北門。

老百姓則喜歡稱北門為後門,地安門建築本身稱後門臉兒,從後門臉兒往北,一直到鼓樓外,那叫後門外,這裏也是充滿市井味道的地方。

鋪戶買賣兩邊排,從針頭線腦到柴米油鹽,從日用百貨到生活起居的方方麵麵,那真是應有盡有。

而從後門臉往南,算是後門裏,基本上就看不到什麼鋪戶買賣了,隻有胡同裏應時的出現一些小雜貨鋪。

在西樓巷西口,恭儉胡同北口的路西邊,就有這麼一個小雜貨鋪,油茶醬醋針頭線腦都賣,店名永祥恒,附近百姓很少叫招牌上字號,都習慣叫西口小鋪,或幹脆叫小店。

店說小其實也不小,三間房有兩間做了門臉,南麵一間簾子隔起算做起居室,店鋪裏立著近人高的欄櫃,把小店分出內外來,裏頭賣的是煙絲茶葉白酒黃酒、油鹽醬醋和各種調料,外間是各種蔬菜和幹鮮食品,到冬季的時候,還會把大白菜、蘿卜等擺在店外台階上賣。

櫃台邊還擺了一溜高凳,附近的街坊鄰居或是街麵上幹活的,累了過來打二兩白幹,或是喜歡喝黃酒的,來上一碗,再叫碟炸花生米或是豬油渣炒黃豆,也能一邊聊著天,一邊美滋滋的享受下。

鋪子是一家姓宋的經營的,當家的叫宋恒,據說原來是在通州碼頭上做買賣的,如今運河不繼,通州碼頭的買賣難做,於是宋掌櫃的就帶著一家人來到了京城,盤下了這三間房,稍加整改就成了一間買賣。

三間房,兩間做買賣,一間居住。

他有四個兒子,老大振烈,老二振勳,老三振熙,老四振照,老掌櫃五十許人,還算健壯,平時總是笑嗬嗬的,但眼睛裏透著精明。

老大振烈三十多歲,是個大高個,但平時總是沉默寡言。老二卻總是和顏悅色的,眼裏會來事。老三圓臉兒,有些一根筋,經常還會跟客人為了三瓜兩棗的事爭的臉紅脖子粗的,老四倒是年輕又機靈,但不常在鋪子裏,經常在外麵逛,也負責進貨或送貨什麼的。

經常來鋪裏喝酒的趙先生,是個讀書人,他就常說看這四兄弟的名字,就知道宋家以前肯定不是一般人家,尋常人家取的名字肯定就是宋富貴、宋繼祖、宋發之類的。

而平時總喜歡來要上二兩白幹,再就油渣炒黃豆的老劉則說這四兄弟長的完全不像兄弟,言外之語這宋掌櫃帶的這四兒子明顯有些來厲可疑。

當然,老劉這話也隻敢悄悄說,而大家也並沒放心上。

誰家親兄弟就一定長的跟一個模子裏出來一樣?

這天。

天還沒亮,老宋還在鋪子整理著,兄弟四個已經從早市把貨進回來了,到家便開始忙著卸貨、分類整理,先把蔬菜給整理好,打蔫的爛葉子先摘掉,分門別類擺在門口,甚至還要再灑上點水,顯得水嫩新鮮。

雖說這買賣是爺五個經營的,家裏的婦人隻在後院生活,並不來這邊,但是爺幾個卻把這買賣做的很好。

一來這是生活所需,平時大家也離不開,而且這裏附近就這一家鋪子,大家也不會舍近求遠,再一個這爺幾個做買賣有頭腦。

你買顆白菜他可能還送你兩瓣蒜,要是買兩塊豆腐,還送你兩顆蔥,有時要是臨時忘帶錢什麼的,還可以回頭再給。

甚至有時不方便,想請鋪子裏幫忙在外麵捎帶些藥之類的其它東西,他們也願意代勞。甚至有些街坊一時困難的,想來借點米麵錢糧的,掌櫃的也願意借。

這麼一來二去,小鋪子開張不過半年多,卻已經人氣很好,大家都喜歡來這買東西,就算是有時沒什麼買的,也願意過來聊幾句。

這邊菜碼的差不多了,便有些起早的鄰居過來了。

住西樓巷的劉二爺最早來。

“劉二爺又來照顧咱生意了,早啊。”

“早,沒什麼新鮮菜啊。”劉二爺戴頂瓜皮帽,腦後拖著條辮子,僅看他光亮的額頭,就知道他條件還可以的,否則如街上幹苦力的,誰有精力天天剃頭,那前腦門上都總是長的亂糟糟的刺毛短發。

“今個看到有新鮮的魚蝦,特意拉了些回來,都養在那桶裏呢,你去瞧瞧,都還在歡快的遊著呢,想吃哪種,隨便挑,不管是清蒸還是紅燒,都保準鮮。”老掌櫃宋恒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