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51章 春節攻勢(1 / 3)

徐石麒對皇帝剛才強硬的態度很是讚賞,覺得揚我國威。

不過也有覺得過於強硬的,鄭芝龍就認為不應當把荷蘭人逼的太急。

朱以海很清楚鄭芝龍為何會反對,鄭芝龍跟荷蘭人合作多年了,雖然最初雙方也是爾虞我詐,甚至兵戎相見,但在料羅灣海戰後,兩家就算是互相服氣,也展開了多年的貿易合作,獲利皆豐。

荷蘭人隻能通過鄭芝龍對明貿易,而鄭芝龍借助荷蘭人這個盟友,也進一步壟斷了對外海上貿易大權。

其實荷蘭人並不知道的是,他們一直心心念念要跟大明貿易而不得,其實之前鄭氏也沒少在暗裏使壞,因為鄭家最不願意荷蘭人能直接跟官方貿易,這樣他們這個買辦身份就沒用了。

朱以海清楚這些,但不點破,也不會聽鄭芝龍的勸。

為什麼明成祖時鄭和七下大洋,擁有強大的艦隊,展示強大的海上國威,甚至也為大明帶回豐厚的利潤回報,可後來卻毀圖紙毀艦隊,再無片板下海?

因為鄭氏艦隊下西洋,賺再多,這錢也主要是在皇帝手裏,甚至大大影響到了那些官商勾結的士大夫集團的利益。

所以他們各種理由攻擊下西洋,一會是造大艦耗費巨大,勞民傷財,一會又是這一會又是那,最終成功的把這事搞黃了。

然後這些人立馬就組織起自己的船、貨下海了,賺的盆滿缽滿。

自己賺可以,朝廷和皇帝賺就不行,那叫勞民傷財,與民爭利。

兩宋時,尤其是南宋時,對於海上貿易十分重視,甚至製訂了一些特殊政策,比如胡商船隻來港,要先十抽一,把十分之一的稅充當關稅交給市舶司,而宋朝拿了這批海貨,再轉手賣掉獲利。

甚至對當時胡商帶來的胡椒等各種香料,實行壟斷專賣,獲利巨大。

宋朝每年從這關稅、博賣等裏麵,就賺的盆滿缽滿的。

但明朝除了永樂朝,其餘朝海貿都沒給朝廷帶來半點收益,甚至還搞出了禍害東南半壁江山的大倭亂。

而這大倭亂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很清楚,並不是真正全是倭寇,真正的本質其實就是海貿和走私。

為了爭奪海上貿易權,打破那些官僚豪強集團的壟斷,於是這些走私海商作亂,甚至因為朝廷禁海政策,而有些豪強故意勾結海賊作亂。

反正這也屬於大明的一個特色了。

朱以海會不清楚這些?

他會不知道鄭芝龍靠什麼起家的?

會不知道他跟荷蘭人的關係,不知道他們的協議?

所以不管他什麼理由,朱以海隻是聽聽,然後對著他笑。

皇帝笑嗬嗬的望著鄭芝龍。

笑的他滿心發毛,終於說不下去了。

他明白,皇帝看透了他,隻是沒點破。

麵對著這個強勢的天子,鄭芝龍不敢再多說什麼,說到底,鄭芝龍在東南海上是霸主,但本質上出身卑微,天生就有幾分自卑感。

而且他不是那種一根筋的海賊們,他既有狠辣一麵,卻也有謹慎小心一麵,這些讓他能夠在海賊中走出來,但卻也對他有些限製。

正所謂投鼠忌器,當你有了忌憚的時候,做事也就沒那麼放的開了。

哪怕他現在是總理處大臣,身為平國公,但是麵對皇帝的時候,骨子裏仍是那個出身卑微的漁家小子。

“荷蘭東印度公司說到底就是一家大商會而已,商人嘛,逐利求財,跟山西的那些晉商沒什麼兩樣,想當初,秦商晉商都因九邊的開中法而得利坐大,秦商主要是往河套漠南等地向蒙古人販貨經營,而晉商則出張家口向漠南西麵的蒙古諸部,甚至是後金販賣經營。

為了利益,晉商可以不顧朝廷的律令法度,公然向他們販賣糧食,倒賣軍火等。

韃子在遼東苦寒之地,搶了許多金銀絲帛,但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喝的,遇災害饑荒時,鬥米八錢銀子,餓的人相食。

那些晉商為了賺韃子手裏搶來的帶血銀子,根本不顧其它,偷偷販糧運鹽過去,甚至偷運鐵料等,硬生生的把這些韃子喂活了。”

“於是崇禎這些年,韃子一次次入塞搶掠,每次都搶得數百萬金銀,數十萬人口牛羊,然後這些東西,轉手就都到了晉商手裏,晉商替他們銷贓,替他們拿搶來的銀子在關內買糧買鹽,再運回關外供給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