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74章 川軍出川(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當時也是考慮到城中好存儲,可現在卻成了糧草不濟。

對麵的明軍陣前。

人馬齊整,雖然也是剛到不久,但拿下南鄭城沒費什麼力氣,淩晨時,城中內應提前動手接應,狗漢奸們還來不及反應呢,城中已經四處火亂,一片動亂,然後城門就被控製在內應手中。

明軍前鋒潛伏到城外,見到信號立馬殺到,迅速衝入城中,很快就控製了城中局勢。

那些狗官不少被暗殺、控製,團練壯丁甚至都沒組織起來。

“幸好趕上了,再晚半日,我們都錯過這好機會了。”

身披鎧甲的老將秦良玉望著韃子,有幾分慶幸。

張世鵬看著清軍,卻是隱隱亢奮,其實張能奇借路經過後,他們就已經也緊隨而來了,隻是路難行,他們也沒急。

螞蟻搬家一樣的往漢中偷偷潛入,彙集了兩萬多人馬,一直在靜侯時機。

張獻忠比明軍預計的堅持的時間還長些。

好在他們也還是及時趕到,趁虛搶占了漢中府城。

“算算時間,也不知道國姓爺到了沒。”

“應當還沒到。”

兩人騎在馬上聊天,很淡定。

在他們身後,是足足八千士兵,有川貴行營的,也有總統標兵,也有忠勇鎮白杆兵,楊展、秦翼明諸將各統精銳,士氣很足。

何況他們後麵的城頭上,還有經略文安之督師,土城和府城裏有八千人馬,甚至漢水下遊為的河灣裏還藏著許多船隻,有兩千人馬為奇兵。

雖然他們沒能攜帶大炮過來,但是小炮還是有不少的。

兼之軍中火槍手也不少,這仗他們也是躍躍欲試。

“請蜀國公回城上替末將壓陣,這裏交由末將指揮便好!”張世鵬對秦良玉道。

“城上有文經略坐鎮便好,本總統就在前線指揮。”

秦良玉雖七十多歲,但卻不服老,此時看到韃子,越發不願退後,當年渾河血戰,韃子欠他們白杆兵的血債,還沒償還呢。

“當年渾河血戰,川浙兩軍戰前在通州發生火並,導致渾河之戰時沒能互相配合掩護,最終被韃子各個擊破。

今日我川軍白杆兵,與你們浙東來的禦營,再次並肩攜手,希望這次能夠好好配合,一血前恥,共報大仇!”

張世鵬敲打著胸膛鐵甲鏘鏘作響,“請蜀國公放心,此戰不分禦營還是川軍,咱們攜手並戰,請蜀國公主持,我為副將。”

行營不受總督、巡撫等節製,但現在張世鵬卻主動把指揮權交給了秦良玉。

當年秦邦屏、馬麒麟率領的白杆兵三千,加上酉陽土兵四千,吳文傑等川兵,以及周遇吉等的兵,共計一萬五千餘,在渾河血戰慘敗。

對秦良玉來說,這是難以遺忘的血仇大恨。

當年渾河畔,遼東鐵騎、川軍、浙軍三支人馬,本該攜手並肩的,結果還在關內通州時就已經內訌,雙方銃炮齊發,激烈戰鬥,打的城中民房商鋪都倒塌無數。

浙兵跟薊鎮兵又不合,所以後來戰鬥時,川軍渡河布陣,浙兵卻在對岸立營,兩軍隔河布置,本身就是意氣用事。

麵對張世鵬的信任,秦良玉很感激。

當年若是川浙兵有這等信任,也不會敗了。

“我軍既然搶奪了南鄭城,那麼出城列陣,也隻為守城,張提督禦營在左,我率川軍在右,左右呼應,互相支援。”

隻要城裏有足夠的兵力,那麼守城一方都不該被動的把自己堵在城裏,必須得出城依托城池,甚至在城外建立據點堡壘,這樣才更有勝算,占據主動。

秦良玉是老將,她力主出城應戰,文安之全力支持。

文安之一萬人馬,分為兩路,分駐府城和東關土城。

秦良玉和張世鵬各統四千戰兵,在城西列陣,總督張岱領兩千奇兵埋伏在下遊河灣水上。

擁有兩萬人馬的明軍,明顯占有很大優勢。

隻要不浪,能夠互相配合,那就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他們還不知道朱鵬翼也已經成功奪取了陽平關,並趕往勉縣。

秦良玉的作戰核心就是倚城背水,列陣迎戰。

韃子敢來,就防守反擊,不來就守著。

八千人馬,以營為單位,組成軍陣展開,槍盾在前,弓銃在後,兩翼還各有一支輕騎。

兩軍相距裏許。

李國翰和鼇拜等觀看許久,覺得沒有把握,卻又有幾分心有不甘。

畢竟秦良玉名頭雖大,但也是他們八旗手下敗將,白杆兵也不止一次敗在他們手下。

而且他們剛大敗了張獻忠,所以此時雖疲憊,但又還是比較有自信的。

覺得被明軍趁虛奪城,剛奪了陽平關,現以奪南鄭城,十分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