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75章 白杆兵再戰八旗(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此時臨陣。

冉天麟也是直接布下二十四旗戰法。

這是酉陽兵慣用陣法,頭,每旗一人居前。次三人橫列為第二重,次五人橫列為第三重,次七人橫列為第四重,又其次七八人橫列為第五重,其餘皆置後,歡呼助陣。

若在前者敗,則二重居中者補進,兩翼亦然。

勝負以五重為限,若皆敗,則無望。

這個五重陣,五排每旗各出十六名精銳,二十四旗共調三百八十四人,全是刀尖的精選之兵。

這三百八十四人,組成刀尖,挺在最前。

然後其餘兵在後麵列陣,隨時對刀尖進行補充。

據說酉陽土司祖先以前是唐朝軍官出身,他們用的這種戰陣相傳是唐初戰神李靖的府兵戰法之一。

代代相傳下來。

冉天麟把自己的人馬,在陣前劃為前後五旗,刀尖組成前旗,後麵還有四旗,他派自己長子冉奇鑣親領箭頭前鋒。

而自己守著酉陽大旗,又領後五旗為總預備隊,隨時補充。

冉奇鑣是個精悍的年輕人,這位冉氏長子是庶出,但在之前冉家內戰中,表現極為神勇,身為應襲的長子,他卻穿著厚甲提著鐵盾立在最前麵。

他拍打著盾牌,對著身後的箭頭喊話。

“老規矩,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幹就完了。”

“先砍人,結束前不許割首級。

等打完仗,由專人負責砍腦袋,戰功歸整個戰鬥組!”

酉陽兵以前慣例是七人為伍,每伍一個戰鬥組,四人專注擊刺,三人專注割首,所獲首級,七人共之。

但加入經標兵,酉陽兵裏也有了漢人軍官甚至加入了些漢人火槍手炮手等,所以規矩有些改變。

不許戰鬥時割首級,必須得戰後割,軍功共有。

不過有些老規矩冉家還保持著。

敵騎在迅速奔近,可冉奇鑣卻還很淡定的在陣前宣布軍規。

“七人為伍,自相為命,一人戰沒,左右不夾擊者,即斬。一伍之眾,皆論罪及截耳。

一伍赴敵,則左右伍呼而夾擊,一隊爭救之。

一伍戰沒,左右伍不夾擊者,即斬。一隊之眾,皆論罪及截耳!”

據說,這些也都是冉家沿襲的唐代軍法,連坐。

伍隊旗營,必須得是一體。

砍了腦袋,軍功同享,但如果見死不救,治罪。

直接割耳朵。

所以酉陽軍裏有不少沒耳朵的,這些家夥尤其凶悍,因為戰場上總有救不及的時候,但冉家可不管這些,隻看結果不看過程,沒救到就割耳朵。

兩隻耳朵要是都割沒了,直接趕出去。

正是因為嚴格的人員選拔,加上刻苦的軍事訓練,再輔以嚴苛的軍法,還有豐厚的軍功賞賜,酉陽兵在明末時,絲毫不遜石柱白杆兵。

甚至明末時,白杆兵的很多功績,本來也有酉陽兵的一份,甚至許多人把來自重慶的酉陽兵也都與石柱兵混為一談。

“舉盾!”

敵騎鐵蹄踏地的聲音震蕩耳膜。

冉奇鑣轉身回到陣前,站在箭頭旗最前。

而在他後麵不遠的冉天麟也舉起手中白杆槍,大聲喝令後五旗,“弓箭、火槍準備!”

後五旗大多不是來自酉陽的土兵,而是川軍整編後的川中漢兵,裝備以弓箭、火槍為主,輔以刀矛。

他們將充當遠程火力的支援任務。

盾、矛相輔,鐵壁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