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83章 進軍(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那農民見他們不去摘,直接就背了筐過來,直接往他們懷裏塞,搞的他們連連推辭,你推我讓的。

“怒發衝冠,唱!”劉隊副帶著大家唱起歌,繼續行軍。

秋日裏,孝婦河邊山道上,紅色戎服的明軍禦營神策軍猶如火龍蜿蜒而行,在這金黃的深秋裏添了一抹重彩。

趙小樓他們抵達西村時,上麵傳來命令,讓他們營就在西村休息駐紮。

天色還早,軍官們指揮輔兵開始在村外立營搭帳篷。

村裏恰好有保長在組織收糧,這裏是濟南府淄川縣下,但這保長卻是大明任命的,本地編設保甲,組建鄉團,都是聽命於博山縣。

秋收開始,保長們就開始下村收糧。

不管是玉米還是穀麥等,到收獲季節都會第一時間收糧。

百姓們也向博山縣交地丁銀,留足口糧外,也把剩餘的糧食統賣給縣裏。

從今年開始,整個紹天朝控製區內,都不再糧折銀,而是征收本色,種什麼交什麼。

征收也非常簡單,先把地的大小畝統一為標準畝,再把上中下各等田,以及地、灘等都折成標準畝。

每畝或征粟、或征麥、或征穀,種什麼征什麼,畝征田賦二鬥,攤丁銀二升,再加歸公火耗二升二合,總共就是畝征二鬥四升二合。

不同糧按比例折算成稻麥。

除此以外,不再有其它的征收,什麼捐派、加征、三餉、附加,統統沒有了,十分簡化,最重要的是,實際負擔比過去減少許多。

以前就算明麵上畝田賦才幾合,但各種附加,尤其是諸如浮收、耗羨這些,往往是正賦的幾倍,百姓更苦於役。

現在役全折為丁銀,隨畝征收,且還是固定數,丁雖添加,但永不加賦。

甚至種玉米也紅薯的,也可以折成穀麥這樣的主糧交地丁,還是統一的折算標準。

對於擁有田地的百姓來說,一畝地上繳兩鬥半不到的地丁,其實不到產出的十之一,還能分兩季繳納。

沒有地的佃戶們甚至都不需要繳地丁,向地主交租就行了,他們也不用擔心地主把地丁再攤到他們頭上,因為官府規定,秋收地主和佃戶四六分,夏糧歸佃戶。

地主們的地,收成上繳完地丁後,還能留下三成左右。

而百姓辛苦耕種後,雖繳四成租,可也總算還是能夠生活的。

之前韃子控製這裏時,征糧名目極多,什麼驛站、貢腳、地租、漕倉、俸工、規複耗羨等名目,漕米項裏還有白糧、黑豆、漕折、恤孤、耗半、腳費、公費、塘工捐、積穀、學捐。

又有遼餉、剿餉、練餉。

三餉裏已經包含練餉了,可地方又征餉捐,每畝銀五分,說是建鄉團。然後又征河費,其它諸如自治捐、義教捐、戶籍捐,甚至清丈費、征收費等名目繁多。

這些附加的費用,比正賦還高出一倍多,然後交糧的時候,最大頭還是浮收,普通百姓交糧,他們各種手段,最後交糧一石,實際上卻要交兩石多。

有時又要折銀,結果折來折去,負擔又增添。

百姓根本搞不清楚這些稅賦加征等到底有多少名目,反正衙門隨意加派,不管幹什麼,直接給百姓加征就是了,甚至每次征收,還要又額外收一筆征收費,以及火耗。

反正最後實際繳納,往往超過產出一半以上。

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許多人直接棄地逃亡,沒逃的又還得承擔逃亡的稅賦,不給活路。

自明軍來了後,稅賦簡單化。

過去的各種什麼役啊費啊,全都統一為丁銀,且定了一個固定值,每石田賦糧,加征一鬥丁銀糧。

不管地方有多少役,需要多少辦公費等等,這個丁銀都不變,田賦也不變。

最後再加一成火耗,沒有其它各種什麼征收費,火耗,耗上耗,浮收等了。

各種田地坡林,大小畝也都統一折成標準畝征收。

到今年更是直接實物征收,下鄉征收。

之前崇禎時,再到韃子來,百姓負擔,得上繳土地所出三五成甚至更多,而現在,這麼簡化減負後,實際控製在了土地收成一成以內,甚至災荒時還有減免。

所以百姓交糧很積極。

糧食收獲,曬幹後,立馬就開始繳納,而糧食廳也是派人下來與各地保甲先負責征收,最後收入各鄉鎮的糧站,然後再往府縣的糧倉轉。

從鄉鎮的糧站,到府縣的糧倉,在交通線上,還設有眾多轉運倉,在一些重要的核心要地,還設有大儲糧倉,駐軍之地,還設有軍倉。

這個全新的糧食收購、儲備網絡,為大明控製區設配、供應糧食,把糧食設配供應發揮到極致。

“大家交糧很積極啊,排著隊。”

“嗯,我也沒看到有那些吏役做威做福。”

隊長李寶泉笑道,“以前地方各種開支,就靠那點糧銀裏弄了,甚至這還是他們撈錢的重要機會,但現在不一樣了。”

如今官員有養廉銀,各級衙門有公使銀,上麵還有預算劃拔,增加了官、吏編製和俸祿,如驛站、學校等開支,都不再是由地方自己負擔,而是財政劃拔。

再有一個,就是上麵監管的嚴。

征糧這事,直接由糧食廳負責,又有巡撫、分巡,總督、布政、按察使、巡按,甚至巡糧禦史等層層監督,誰敢再亂伸手。

尤其是處罰起來嚴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