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37章 立誌與承諾(1 / 3)

弘文館,唐代的貴族學校。

同時也是圖書館,負責校正圖書、教授生徒,並參議朝廷製度和禮儀。

唐時,弘文館隻收錄學生三十八人,都是皇親國戚、一品官、宰相和功臣子弟,入學年齡為十四到十九歲,教學、考試皆如國子監,館學生一般可以直接出仕。

朱以海打算也設弘文、崇文二館。

弘文館設在內閣,儲藏圖書、校正修訂,招收皇親國戚王公宰相子弟入學,開幾個班,招錄百餘人,選用一些有才德的有學之士負責教授學生,並校訂圖書,同時還可在內閣參議政事。

本來國子監也是招收這些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子弟的,現在再設二館招錄,主要還是要重點照顧下這些子弟,既要加強教育,同時也是給予一些特殊待遇,畢竟在這個時代,王公貴族子弟不可能真正與寒門百姓子弟相同,並不現實。

加強科舉製度保障所有人都有機會入仕同時,也要適當的照顧這群人。

針對性的搞點精英教育,也是必須的。

這也算是因材施教。

“你們現在十二三歲,先在弘文館讀上幾年書,把文化補一補,等十六七歲時,若有興趣,還可以進講武堂等軍校培訓幾年。”

“父皇計劃等你們二十一歲後,為你們在邊地選一塊地方,劃做你們的封地,給你們些莊園田地耕種收租,再給你們一些護衛,如屯鎮一般,屯守邊疆。”

朱以海覺得就留在京城養著還是不行,所以他計劃裏還是得有些改變。

比如弘甲弘櫕兄弟倆,現在十二三歲,那麼先進弘文館好好補課,弘文館的課程方麵,不僅跟國子監一樣,還得適當增加些騎射、兵法的課程,文武兼修。

等他們十六七歲時,可以去軍校進修。

到二十一歲時,也算是正式成丁的年紀,便可正式封藩之國,比如老大弘甲,假如將來沒立為太子,那就給他在台灣劃塊地,比如說雞籠港那裏,沿港劃一塊地,讓他在那裏就藩鎮守。

但對於封藩的權力得有所限製,不能跟老朱那樣,權力太大了。

具體點,他打算就是劃出一塊地來,有塊直屬的私人莊園的田地山林這些,保證適當的經濟收入,另外給他們派上幾營人馬由他們指揮,但軍官都由朝廷任命派遣,也要聽從兵部指揮。

藩王在封地有鎮守職責,戰時有指揮權。

不過藩地仍歸省府縣管理,特別是財稅、司法這兩塊,仍是地方的,藩王們擁有監察權,可以監督地方,但地方官員也有監察藩王之權。

藩王爵位要世降,則所擁有的藩地、兵馬數量也會減少,賜封的私屬莊園等不減,而是分給其子孫。

而藩王們成年後就藩封地,負責鎮守之職,他們的兒女,要求滿七歲就要送到京城居住學習。

七歲起,進崇文館。

崇文館相當於是皇家小學校。

弘文館隸屬內閣,崇文館則是東宮學館。

皇家五服內宗親子弟以及大學士,以及在京三品以上職官、王公子弟皆可入讀,在讀年齡就是七歲到十三歲。

十三歲後就到弘文館去讀,或是分流去國子監。

崇文館也收藏圖書,負責校訂,其館中學士、直學士等,則還有輔佐太子,參議東宮事之職權。

崇文館的學士等官員,相當於東宮的編外官。弘文館的學士,則相當於內閣的編外官。

修書、教學外,都還有相應的議事權力。

宗藩子弟,在京七歲進崇文館,十四歲進弘文館,十九歲出館可再進講武堂,或是直接進四衛當差,年滿二十一歲,可回藩地做事,或是在朝廷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