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44章 綁架天子(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王之仁以前也是個浪蕩子,全靠他哥的關係在明末步步青雲,一路成為統軍大將,又因為較早投朱以海,所以在紹天朝地位一直很高。

不過王之仁一直都是統領京營部隊,屬於禦營外的另一紹天主力,王之仁統兵打仗,還遺留不少舊軍中習氣,什麼搶掠擾民是有的,甚至會有些虛報軍功之類的事情。

以前侯方域等東林複社出身的官員,就沒少彈劾,但都是些底下士兵的個別問題,不是很嚴重,雖也會處罰王之仁,但畢竟不會太嚴曆。

但王之仁這人向來也比較跋扈的,哪裏能受這氣?

所以不僅一次公然罵這些人還想搞黨爭,甚至也在自己的防區內,抓過一些東林黨人家族的不法行為,並嚴厲處置。

雙方矛盾就越搞越大。

皇帝調節都不好使。

這次侯方域抓住機會,就一定要置王之仁於死地。

畢竟一次屠了兩萬多人,雖然沒把兗州城裏的百姓都屠了,但也確實有些驚人,而且兗州還是皇帝朱以海家呆了快三百年的舊封地。

朱以海對這事也有幾分不滿,王之仁不該這般殺,他在濟南時,也隻是殺些軍官,其餘的也是分別對待,滿韃子下礦場為奴,蒙韃子流放改造,清軍裏的漢人則全移民台灣墾荒,漢軍旗裏的軍官,也處死。

可王之仁全殺了,甚至因為殺的過火,最後還發生了兗州城裏搶掠的事情。

不過他畢竟是大將,朱以海也恨韃子,殺就殺了,總不能因為一群韃子而要怎麼深究朝廷功勳大將吧。

這也就是在紹天朝,若放在以前,這都不是事。

可侯方域揪著不放,不顧皇帝的意思,反而借著他掌握幾大報刊的主編權,甚至是利用在朝中影響力,把事情越挑越大,甚至宣揚到民間,煽動對王之仁不好的輿論,有幾分要讓全民審判王之仁,綁架皇帝的意思。

這事其實已經觸及朱以海的紅線了,比王之仁的行為更惹他不滿。

如今輿論紛紛,已經把王之仁說成了一個大軍閥,囂張跋扈無人可製等等,弄的人人聲討。

王之仁今日主動請辭,還選在這個特意與元勳們聚會的時候,倒不是其它意思,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沒有辦法了。

他家現在父子並封公侯,另外兄弟子侄、義子等也多在軍中擔任要職,女兒還入宮中,又聯姻多家將門。

這般輿論洶洶,他也不得不避鋒芒,隻得請求辭職,希望以此平息輿論,這火不要再燒下去了。

“今日不是談這些的時候,而且朕也不會同意你辭職,你還正當壯年,朕軍中大將,如今北伐尚未成功,豈能摞挑子?

這個事情,朕這兩日就會正式做出處置的,朕會就事論事,有錯就罰,有功則賞,你確實有錯,但也沒那麼大的錯。”

侯方域這次挑起的這個事情,簡單的話可能是閹黨和東林的舊怨,但如果細論,則有可能是軍方和文官之間的一次大較量。

紹天朝的武將,地位已經十分高,再不複過去一個知府都能壓著總兵,一個兵備道,都能讓一鎮總兵跪拜的場麵。

雖然朝廷也還設了總督、巡撫,甚至是經略,也有各道分巡,可在取消了太監統兵監軍後,對文臣監軍這塊,其實也加了許多限製。

軍隊自成體係,如現在軍中負責監督的主要是長史,而長史不再是都察院派出的禦史,或是說加禦史銜的文臣,而是由兵部派出的,甚至許多本就是武將。

糧餉確實仍由文臣負責,但也是自成係統的。

總之,如今武將地位高,甚至有幾分壓製文臣的感覺,這讓自土木堡之變後,已經徹底主掌朝政的文官們,自然心裏有些不滿。

借著這次的事情,也算是一個爆發。

隻是這種來勢洶洶,在皇帝這裏恰得其反。

他最容不得裹脅綁架,不論是武將還是文臣,都不得強迫他的意誌。

侯方域綁架民意,壓迫皇帝,這是最不該的。

就算今天王之仁不被迫請辭,朱以海也已經決定在正旦朝會後要狠狠收拾一下侯方域,以及打幾個出頭鳥,震懾一下他們。

朱以海向來不會簡單的分什麼忠臣、奸臣,不會用黨派身份來區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