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47章 天子削藩(1 / 2)

去年一年,大明抵達長崎港的商船,足有近三百艘次,隨船抵達的中國商人多達一萬多人次。

抵日的貨物主要便是生絲、絲綢、茶葉、瓷器,蔗糖,還有鹿皮象牙犀角香料。大多數貨都是大明產的,有一些則是自南洋販來轉售日本。

對日貿易利潤極高,比如白糖,在廣州港一兩六銀子一擔,運到長崎四兩五一擔,紅糖廣州九錢一擔,到長崎二兩五一擔。

南京生絲在廣州一百二十五兩一擔,到長崎二百三十兩一擔。

水銀廣州四十兩一擔,到長崎一百一十五兩一擔。

其它鐵、鋅、檳榔、蜂蠟等,都是有很高利潤。

而大明去年從日本進口的銅,達到五百萬斤之多,另外還進口了大量的銀和金,這些運回大明,提煉加工成金銀銅幣,或製造成銀器等,利潤都很高。

日本是產銀和產銅大國,其銀銅價格都不高,在美洲白銀輸入減少的情況下,日本銀現在成了紹天朝重要的白銀來源地。

去年小金元都進了五萬多塊回來。

之前日本雖允許中國和荷蘭商人前往貿易,卻又設了貿易額度,給荷蘭人才三十萬兩限額,給中國商人是六十萬兩。

不過自從三年前開始,這個限額其實對大明,尤其是對紹天朝的商人已經不再實行。

相比起荷蘭人以前主要靠從中國采購商貨,轉銷日本的模式,大明自己就有龐大的市場,供貨能力也更強,在與日本的貿易中,占據完全的優勢。

而且紹天朝趁著之前與荷蘭人在台灣交戰,封鎖了他們的長崎巴達維亞貿易航線,趁機更是迅速的搶占了荷蘭人在長崎的市場份額,等荷蘭人再回來時,已經發現沒他們位置了。

雖然他們可以在大明諸港自由采購商貨,可比起大明海商,已經沒有半點優勢。

貿易額的巨量提升,也讓日本幕府甚至各地大名們收益激增,鎖國令其實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畢竟誰也不願意放棄這麼大的利潤。

日本現在唯一還堅持的,就是禁瓷器令,禁止大明把中國瓷器運往日本,僅允許一些高端瓷器進口,關稅還特別高。

可這並難不到大明商人。

日本的瓷器業不如中國,但比起東南亞諸國,甚至荷蘭等還是強多了的,所以大明商人去日本貿易後,不僅采購大量銅銀壓艙,也還采購大批日本瓷器,因為日本瓷器出口有優惠。

采買後隨船回到中國,再轉出口南洋各國,一樣不有不少利潤。

甚至對大明的瓷器產業也沒什麼衝擊,因為日本瓷器頂多算低端產品,與占據高中端出口的大明瓷器並不衝突。

大明船商還能在日本那裏拿到優惠補貼,關稅減免等。

也正是大明商人這種講究精神,讓日本幕府現在對這種貿易很滿意。

各地大名們更希望全麵放開貿易,這樣他們也能獲得良多,不過德川家還是有所保守,僅是增加了幾個港口,主要還是集中在德川家的地盤上,不給其它大名們發展壯大的機會。x33xs.com

甚至對於大明提出希望薩摩藩退出琉求的要求,德川家不顧島津家的反對,也同意了。因為薩摩藩以前出兵控製琉求後,經常借用琉求的名義跟大明朝貢貿易,不顧德川家的鎖國令,通過海貿賺的盆滿缽滿,發展迅速,有些控製不住了。

德川家在裏麵並沒得到什麼好處,所以同意大明的要求,讓薩摩藩退出琉求,這事引的薩摩萬分不滿,跟幕府關係緊張。

可幕府哪管你這個,不服那就開打。

當初鎖國令的目的之一,本就是限製一些大名的發展,避免威脅幕府將軍家。

現在幕府願意放開與大明貿易,甚至允許日本商人出海到大明,但也有許多規矩限製,比如必須取得幕府的授權許可,必須到指定的幾個港登記,並報關交稅後出海,回來也得到這個港登記報關交稅等。

明日貿易,對於紹天朝廷和德川幕府來說,都有大利可圖,雙方現在正是蜜月期,誰也舍不得分手啊。

朱以海少府監裏有專門跑日本航線的船行,一條大船一次可載銅十萬斤,還要載不少金、銀,另外其它諸如瓷器倭刀啊鹹魚啊鯨油啊漆等也能載不少。

銷往日本的則以生絲、棉紗、糖、鹿皮、人參,高端瓷器、絲綢、材料、佛經等為主。

僅這條航線,皇家少府監去年往日本跑了一百艘次,一來一返,獲利何止百萬。

現在明日貿易,早就改變過去那種官方朝貢堪合貿易模式了,基本上就是私人貿易,官府隻是指定港口,征稅緝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