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91章 白塔(1 / 3)

盤龍山上發現了煤和銅,而周邊幾座山也基本上都有煤鐵等。

煤的儲量很大,也比較好開采,其實以前這裏就有許多私采礦,大多還都是魯王府的,這些朱以海也是知道一些的。

或者說以前的礦基本上都是私采,因為不交礦稅。而能開礦的,都是一方豪強,無不是官商勾結,甚至背後站著勳戚高官的。www.x33xs.com

萬曆收礦稅,鬧的那麼大,也正是因為侵犯了他們私采的利益,誰願意交稅?尤其是東林黨人,把廢礦稅當成他們的一大政治主張,卻不想想,礦產屬於國有,這是古來慣例,朝廷收礦稅,那是天經地義。

可東林黨卻硬是能黑白顛倒,不說他們私采國有礦產資源不交稅的事,反而說皇帝派太監收礦稅擾民害民,還扇動礦工暴動造反。

說到底都是利益熏心,眼裏哪還有國家。

朱以海稱帝之初,便已經頒詔,所有礦產國有,許民開礦,但要交稅。

他才不理會什麼東林士大夫們的反對,在皇帝刀槍銃炮的支持下,礦稅征的還是很順利的,也有些人試圖扇動礦工暴動,想玩套路挾迫朝廷,朱以海可不慣他們。

派兵圍剿,正規兵打礦工那是碾壓,一觸即潰,他們也就是想嚇嚇朝廷,玩真格的他們就不行了。

皇帝搞了個專桉,鎮壓了幾處暴動的礦場,然後把幕後的礦主等連根拔起,抄了一些家族,砍了些腦袋,再流放了一群人後,後來這種礦工暴動的事情就再沒有了。

也很少再有人敢公然跟皇帝唱反調說不該征礦課了。

畢竟嘴硬,卻也硬不過鋼刀啊。

以前皇帝被他們拿捏,他們頂撞皇帝,頂多打頓廷杖,打完了還成剛直諍臣英雄,但現在可不一樣了。

皇帝手裏不僅有刀槍銃炮,手裏還握著許多報紙,發動輿論攻勢,一點不落下風,皇帝還能利用掌握的廠衛等情報機構,把這些家夥的底褲都扒掉,把他們所有的底細挖的清清楚楚,然後把他們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全都展示在報紙上,傳給天下人看,讓他們聲敗名裂。

這一招,對付那些自詡清流正派的家夥,殺傷力最大。

用魔法打敗魔法嘛。

皇帝不僅能夠把征礦稅的理由列個幾十條出來,還能順便把這些反對征礦稅的官員,弄的聲敗名裂,甚至還要捎帶著砍幾個,流放幾家,抄家一群人。

這樣搞,誰還敢頭鐵。

但皇帝說算殺也好流也好,那都是鐵證如山,是那些官員們自己依法受賄或是其它諸多不法行為在先的,皇帝又沒冤枉他,諸司會審,鐵證如山,怎麼洗?

說到底,還是他們本身就屁股不幹淨。

如果他們能夠跟隨皇帝,那皇帝自然可以團結對外,管你降順還是投虜過,又或是貪汙或瀆職,又或家裏侵占田地,放高利貸等,這些都是可以暫時既往不咎的,就看以後能不能改過自新,一致對外共抗韃虜,將功贖罪了。

可你要是非跟皇帝唱反調,皇帝要掀翻你,也就理所當然的事。

采礦是很賺錢的,否則明朝的官員們也不會那麼頭鐵。

這跟海貿一樣,都是巨大的利益。

不過采礦也是密集勞動產業,需要大量人力,大量礦工長期聚集一處,對於向來懶政的朝廷來說,這是很大的安全隱患,很不好管理。

尤其是他們抱著很落後的觀念,認為礦不像田地,田地是穩定的,年年耕種年年產出,而礦會有采枯的時候,到時聚起來的成千上萬的人如何安置?

許多朝代都以維穩為前提,巴不得所有人都男耕女織,這樣就最好了。但實際上,沒有哪朝能夠一直這樣穩定的下去。

土地數量是不變的,但人口卻會大量增加,土地兼並更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曆朝在前期過後,都會麵臨土地兼並嚴重,大量農民失地失業的情況。

再加上社會發展,對於許多礦產需求是很大的,比如鑄錢要用銅,鐵器要用鐵,再諸如陶瓷磚瓦,哪個不是需要開礦燒窯的。

曆代王朝一直都希望重農抑商,也是因為農業是最安穩的,最易管理的,而工商流動大,管理難度大。

他們希望用土地束縛農民,可越是如此,越發使的土地資源寶貴,加劇土地兼並,加快農民失地失業。

所以許多王朝一二百年後,就不得不麵臨著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

光靠種地,是富裕不了的。

自耕農的小農經濟都隻能勉強溫飽,一旦失地,淪為半佃農或佃農,甚至連地都佃不到,佃農都做不到的零工散工時,那處境隻能是悲慘的。

國家僅靠農業,更富強不了。

因為百姓自己都富不了,又如何能讓國家富。

要富還得靠工商。

而礦產開采,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如果已經探明這裏的儲量和開產難度適宜,那麼就開采,辦部貼招募匠頭,招募工人開礦采挖,這也是一項收益。”

還能帶動附近百姓就業,多賺些錢補貼家用,對朝廷而言,能增加幾筆稅收,更增添寶貴的礦物資源,一舉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