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92章 國本(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當然,這玩意管理起來是個問題。

現階段隻是儲米貸米給有困難的社民,倒是符合形勢需求的。

“咱們白塔村和白塔盤龍皇莊可以立個社倉,二百戶村民可以結十或五個合作社,這社倉的倉本,盤龍莊可以出借一筆糧做為倉本,交由社倉理事會管理,優先對咱們本公社的村民貸放。”

倉本朱以海出,這筆糧一半是借給社倉一半是捐贈。

春放秋收,米在青黃不接的春天發給請米的貧民,到秋收後收回。

濟貧困,抑兼並,保安穩是搞社倉的出發點,其實對於大戶們來說,鄉裏安穩,他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也得到保障。

要是遇災荒饑餓,百姓餓的沒辦法,這個時候便會吃大戶,大家會蜂擁到大戶家裏要吃的,這種情況根本製止不了,除非實力強勁,有大院或是堡壘,還有護衛刀槍等,這種就是地方土寨塢堡了。

但這種有堡寨的大地主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中小地主是沒這個實力的,一旦饑民吃大戶,也隻能老實的妥協,任由搶掠。

況且,社倉也不要求富戶強捐,社倉可以借常平官倉的米出貸,也可以借大戶的糧出貸,雖說貸的利不算高,春貸秋收才二分,但保定一方安穩,於他們也大大有利。

站朝廷層麵,百姓在急困時能夠有這麼個渠道救助,就不用變賣田地,甚至典賣妻兒,更不會被逼的鋌而走險,既減少動蕩,也還能打擊豪強地主們趁機放高利貸,甚至是趁機兼並田地。

今年初,朝廷就新開了一家銀行,叫常平廣惠銀行,一聽名字就跟北宋王安石他們搞的常平廣惠倉有些淵源,這個銀行首先是個銀行,其次他們有兩個特別惠農貸款,叫青苗貸和惠農貸。

百姓要開墾耕田、興修水渠、買牛買種子等,都可以到這個銀行申請貸款,利息很低。是惠農助農的一個好政策,青黃不接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在常平倉借貸糧食,收成後再還,利息還低。

北宋青苗貸月利二分,據說還要給官吏人情錢,所以可能達到三分左右月利,達到高利貸的紅線,固此在北宋時,其實青苗貸也有很多爭議,甚至被指害民。

根據規定,分信用等級,最低須貸一貫以上,五等戶最多能貸一貫五,一等戶最多貸十五貫。

但實際上,出現了抑配情況,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強行貸款給你,實際就是為了收高利。

雖說隋唐時,官方放貸的公廨錢利息高達月息五分甚至八分,也有強製攤派給富人去放貸的做法,但這確實是害民了。

憑白接個貸款背筆利息,坑爹啊。

北宋搞了一千多萬貫本錢放貸,一年利息兩百多萬貫,到熙年六年時,天下六成的農戶都被放了青苗貸,總額兩千二百多萬本,利息四百多萬,強行借錢賺利息,所以司馬光盯著這點猛烈抨擊王安石。

後來甚至出現形勢戶和官吏勾結,冒領青苗錢,再轉拿來放貸給百姓收高利的情況。

本來是個好政策,百姓苦高利貸久矣,青黃不接的時候,被大戶豪強趁機高利貸剝削,確實困苦。

朝廷的這個貸,利息僅豪強放貸的一半,利民。

可朝廷最後攤派給不需要的百姓,這就明顯加重百姓負擔了。

本來青黃不接的時候,勒勒褲腰帶勉強能過去,結果突然砸筆貸款,二分的利息,反而過不下去了。

朱以海的這個常平廣惠銀行,裏麵的這個青苗貸和廣惠貸,都是惠農低息貸款,年息百分之十,月利不到一分,隻有八厘三。最關鍵的是,沒有強製攤派這種怪事。

這個利息不高。

朝廷規定是高利貸月利不過三分,所以許多當鋪、錢莊放貸,都是直接三分拉滿,年利百分之三十六。許多當鋪甚至放的還都是短期貸,實際負擔更重。

民間不少偷偷放高利貸的,月利五分、八分普遍現象,折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九十六,甚至還要搞點九出十三歸這種玩意,還有搞短貸,然後幾個月一轉票,利滾利的。

一般放貸,京城普遍三分月利,地方兩分五。

所以朝廷搞青苗貸、廣惠貸這助農貸才月利一分,那是放多少虧多少,朝廷對放貸可是審核非常嚴格的,必須得防止有非農民套用國家低息助農貸款,甚至套出來再去轉放貸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