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60章 長安亂(1 / 3)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宮為奴。”

“禁止胡服、胡語、胡姓!”

“禁回教!”

······

陝西,西安府更名長安府,長安城東麵臨潼縣,就在驪山腳下,縣內有許多回人村莊。

整個陝西,回民過百萬,而在整個西北陝甘寧回民不下二三百萬之多,雖然數量還不及漢人,但是其數量已經非常巨大。

回漢因習俗等問題,素不相睦,時有摩擦。

縣衙前,新任縣令派人張榜告示,宣達朝廷最新旨意。

“早就該如此了!”

縣衙八字牆前,幾名漢族士子看到這告示後,十分高興,大聲的誦讀起來,引來許多百姓圍觀。

一位老秀才捋著胡須道,“這不是新鮮事,都是當年太祖開國後所訂之製啊,想不到二百多年後,紹天帝又重新頒布了。”

“紹天帝那是英明類似太祖,自然得維持太祖製度,那些色目人元朝時就欺壓在咱漢人頭上做威作福,咱太祖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結果還是對他們太仁慈了。如今倒是在咱地盤上,跟咱爭鬥,太不像話。”

有人問,既然當年太祖頒布過這樣的旨意,怎麼這現在還有這麼多回回?

老秀才道,“那是因為當年成祖靖難之時,乃是以北攻南,麾下許多回回色目,所以後來便對回回又放開一麵,甚至允許他們引導外教人與回回通婚後改姓回教,這才導致二百多年後的今天,這西北都快被回回占據了。”

從明初開始,西域回回不斷內遷,到正德年間,已經達到一個很驚人的數量,嘉靖後雖漸趨平靜,可仍未停止。

入居內地的西域突厥諸部回回,見於記載的就有十五六萬戶之多。在大明朝,回回雖然失去了在蒙元時代占據的優越地位,但他們通過回教,婚姻喪葬飲食等統一,與漢族有嚴格的分明,而且在幾百年時間裏,他們也基本上以漢語為主,卻又是大分散小聚居形式,始終與漢保持著隔離。

他們通過不斷的遷徙與組合,在此時全國範圍內已經形成五大聚居區,西北聚居區,雲南聚居區、中原聚居區和華北聚居區以及江南聚居區,其中人口聚居數量最多最明顯的就是陝甘地區。

陝西回回數量超過百萬,占人口總數起碼一成五,而甘肅回民更多,超過了兩百萬,占甘肅人口一半以上了,甚至可能達到了五分之三。

人口的大量增加,尤其是聚居模式,以及人口占比的提升,讓西北的回回幾乎完全轉為了族內通婚,其次就是回教經堂的影響力更加擴大,他們更加排外。

因為是大分散小聚居模式,所以數量最多的陝甘地區,回回也基本上是以村落的方式分散聚居,一個個的聚居點,與漢民相鄰。

這種模式與嶺南的土客村莊相鄰而居類似,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漢回村莊比鄰而居,矛盾衝突越來越嚴重。

回莊報賽演戲,不準漢民去看。漢莊演劇,也貼告條,不準回民去看。

若是有漢回小孩子跑去看戲,或是有人跑去別族售賣瓜果等,就會被對方毆打攆趕。

而有時相鄰兩個回漢村莊,為了爭奪水源等,更容易爆發集體械鬥,這種械鬥打起來非常激烈,甚至可能會引發附近周邊許多同族村莊加入,雙方死傷慘重。

而回民好鬥,他們自己回教這些年也有新老教派之間的矛盾。

從唐代時大食東征,回教東傳,此後數百年來,中國境內的回教其實基本上都是遜尼派的,都承認四大哈裏發為正統,在中國境內的是其分支底格目派,底格目派是最早傳入中國的新月教派,又稱老教派,他們的教義相對保守和溫和,並不主張積極的擴張。

形成守舊傳統,反對標新立異,堅持按老規矩辦事,傾向於漢地本土化,教立了教坊製組織,他們還比較重視文化教育,在寺內開展經堂教育。他在中國近千年,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他們的教派禮儀中甚至引入了許多漢族的風俗習慣,相對溫和保守。教坊的組織形式是“三掌教”製。由領拜伊瑪目、講經宣教的赫蒂布和呼喚禮拜的穆艾津(宣禮師)組成。

但是明末時,受葉爾羌汗國的影響,蘇菲教派傳入。

蘇菲教派又被稱為神秘主義教派,葉爾羌的黑山派、白山派都屬於蘇菲派,蘇菲派準確的說是蘇菲主義,而不是如底格目一樣的教派,相比起傳統守舊的底格目派,他們更激進些。

這些年許多蘇菲派的人在西北傳教,他們被統稱新教,而新教裏又有各個不同的派別,在中國,他們被稱為新教門宦,新教門宦越來越多,甚至大門宦裏又分出了新的門宦。

新舊之爭越來越激烈,而新舊激進的教義,也讓回漢衝突加劇。

傳統守舊溫和的底格目派入中國千年,都與漢族相安無事,但隨著新教的各個門宦迅速發展,加上明末整體社會秩序的崩塌,使的如今陝甘變成了一座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