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87章 五龍捧聖(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嚴樹勳來到此處,不僅確認了這裏就是大明曾經的遼東船廠,也找到了當年建立的龍王廟,以及立下的兩塊石碑。

曆經滄桑,歲月掩埋,兩塊石碑早被藤蔓雜草掩蓋,若不是本地村民代代相傳有兩塊碑刻,外人難以發現,但是阿什村民也不知道這碑上寫的是什麼。

直到嚴樹勳帶人重新清理出來了兩塊碑。

其實不能叫碑,因為是直接刻在斷崖絕壁較為突出的長方形青灰色的花崗岩石上的,從北朝南,麵對江流,距水麵高出幾米。

碑高四尺餘寬兩尺餘,刻字三行。

雖經二百餘年的風雨侵蝕,可清理後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甲辰丁卯癸醜。。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大明永樂拾久年歲次辛醜正月。。。吉”

有些字缺失了,但基本上還是能夠推斷出上麵的信息的。

這是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所立的,根據官文史料記載,嚴樹勳查到,劉清首次率軍來吉林船廠,第二年離開前,指示工匠刻字紀念,這年是大明永樂十九年。

第二塊碑字更清晰。

豎刻文字七行。

“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此,洪熙元年領軍至此,宣德七年領軍至此。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這裏碑文所記錄劉清三次來吉林督造戰船,並修建了龍王廟,與官方所記欽差內官亦失哈巡視奴兒幹都司宣諭撫慰的年份相合。

劉清在吉林三次造船,太監亦失哈則三巡奴兒幹,劉清在吉林建龍王廟,亦失哈則在奴兒幹建永寧寺,一個懸崖石刻記錄,一個立碑紀念。

這正是大明自古以來對遼東主權的極好證明。

嚴樹勳召來一眾渤海的女真首領們,當著他們的麵,把兩塊碑文的內容念出,然後又拿出幾份官方史料相關記載,跟他們上了一堂曆史課。通事們認真細致的把這些一點點翻譯給首領們。

新的船廠設在上河上遊二十餘裏處的S大彎平原,船廠設在南岸,而驛城、棱堡設在北岸,同時兩岸的城堡旁,還都設有一個市鎮,既是驛卒、邊軍的家眷居處區,也是與兩岸女真人的貿易互市點,在彎的最北麵,還有一個屯堡和屯田。

明軍在這個大河灣隔著兩段河,設了三個聚居區。

當年明驅逐韃虜,為了接管經略元朝遼闊的東北疆域,在遼陽設立了遼東都司,以管轄山海關外的遼河東西各地。

而到了明成祖朱棣時,他更是雄心勃勃的在黑龍江入海處設立了奴兒幹都司,以延伸經略黑龍江地區。

不過當時的大明,對關外還是鞭長莫及。

而吉林當時距離明遼東北邊的開原較近,且有鬆花江可直通黑龍江,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故此朱棣派劉清來此打造戰船,擴建驛站,建立水路交通樞紐,以加強對東北女真部落們的聯係和控製。

明代東征,悉賴水師,借鬆花江以濟,雞林乃航行之始。

當初劉清來到吉林後,選擇在這個位置造船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在阿什哈達,也就是明軍命名的朱雀山一帶,生長著茂密的古鬆,是極好的造船材料,取材方便,砍伐後直接就進了江到了船廠。

而朱雀山口這段,江流變寬,水流變緩,船廠工匠便於把上遊放排下來的木材撈取靠岸,而且這裏還有臨江水潭,方便造船。

女真人部落裏還流傳著不少當年大明在此造船的往事,不過在朱棣孫子當皇帝時,其實已經開始戰略收縮,顧不及奴兒幹地區了,後來直接就停止了船巡,此後再也沒回來。

而如今大明又回來了,甚至變戲法似的,直接從東遼河運了炮艦過來,這讓這些本就是從白山黑水的更遙遠落後處遷來的野人女真們,更加驚歎敬畏了。

聽著這位大學士的兒子在這裏講船廠的舊曆史,聽他說以前大明真的在這裏造船,還從這裏直接沿鬆花江而下,巡遊到黑龍江河口,他們真是萬分佩服。

原來大明這麼強大,他們這些年還一直以為大明很弱,建州女真一直對他們說搶西邊,帶他們去西邊搶大明朝,搶女人搶牲畜搶金銀。

寧古塔都護府都護烏魯喀恭敬的拜伏,“欽使有需要我們辦的差事,盡管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