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81章 江陰(1 / 2)

江陰。

朱以海在羽林護衛下抵達江陰。

江陰人喜迎王師,爭相拜見朱提督,看著一片熱鬧的江陰城,朱以海也不勝感慨,曆史上江陰八十一日,其慘烈留傳青史,幾十萬江陰百姓之忠義勇敢,更是彪炳千秋。

現在這一切還沒發生。

他也不希望再發生,這次他親自來江陰,其實隻是來親自勸說閻應元陳明遇徐觀海程璧季世美等這些江陰忠義,勸說他們暫時歸順,甚至勸說他們離開。

希望能夠避免被屠城的慘劇。

“剃發降清?”

江陰學宮內,當朱以海說出這些話時,他們震驚了。

“提督難道不是來支援我們的嗎?”閻應元有幾分激動。

“諸位,我們打仗的目的是什麼?是抗虜,是驅除韃虜,複興大明,恢複我漢家江山社稷,保住我華夏文明,所以往長遠看,我們不能爭一時長短,不能爭一城一池,我們的目的得更長遠,所以要考慮持久戰,”

“諸公,死節殉國容易,抹脖子上吊跳城牆投水都可以,一死了之嗎?可我們怎能輕易言死,這有用之身,必須得活著,哪怕再艱難,也得抗戰拚搏。”

“為恢複的重任,我們當忍辱負重,當韜光養晦,越王勾踐臥膽嚐薪,方有三千越甲吞越,成就春秋霸業,我們難道不行嗎?”

“你們看看我們,從浙東渡海北伐,我們這一路收複過多少城池,海寧、嘉興、鬆江、蘇州,可我們一座城都沒守,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守不住,若是此時堅守,最後也隻能拚個玉石俱焚,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真這樣,也隻是便宜韃子,他們巴不得。”

“諸君,為了恢複!”

學宮中一片沉寂,滿懷期望的江陰士民都沒料到迎來了王師,結果卻是這結果。

“諸君若是不願剃發事賊,可先隨我轉移,將來可先在崇明或是舟山,或是去浙東等地,為反攻做準備。”

陳明遇歎聲,“真不能守嗎?江陰十萬百姓十萬兵,人人都願死戰。”

“我相信江陰城民的忠義,但還是那句話,大家舍得死,我不舍你們死,大明不舍你們死,這樣死太不值得了,人都死光了,這天下不就便宜韃子了?”

“我們將來不僅要收複江陰,還要收複常州,收複鎮江,收複南京,收複北京,我們要收複天下,還要收複關外遼東。”

“怎能輕易言死?”

“我們現在不守,不是要放棄,不是不戰鬥了,隻是換一種戰鬥方式,收回拳頭,是為了積蓄更多的力量,打出更有力的拳頭。”

眾人沉默。

道理其實大家也懂,可心裏那道坎不是那麼輕易能過的。若真能輕易的過去,大家也就不會這麼辛苦的堅持抗清,直接降虜,不更輕鬆?

大會散去,朱以海特意留下了閻應元陳明遇邵康公徐觀海許用季世美等一眾江陰守城的領導者們。

“孤便是監國魯王也。”朱以海公布身份。

眾人驚訝的望著他,大學士徐石麒、沈宸荃等在一邊證實。

“孤一路北伐,與韃子交手這麼久,雖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還是清楚的看到敵我之間的巨大差距,現階段我們還沒法硬抗韃虜,隻能采用更靈活的方式抗戰,我們需要時間積聚實力,聚攏人心。”

崇禎死後,大明本來還有半壁江山,還有機會與韃虜一戰,可弘光朝忙於內鬥,江北四鎮和上遊的左良玉這些軍頭們,更是腐敗不堪,他們錯失了最後的機會,把大明翻身的本錢給折騰光了。

朱以海在浙東起義的時候,可以說這個國家已經沒有半分希望了,是那些忠義士民的最後意誌在抵抗。

可若是按曆史軌跡,他們的這點熱血也抗不了多久,各自為戰,甚至這種時候都還要忙於內鬥。

韃子占領兩京後,大明還能苛活幾十年,不是他們有多厲害,恰相反,他們爛到家,隻是韃子力盡,一口吞了大半個中原,一時難以消化,無力再一口吞掉剩下的大明而已。

朱以海相當於半個先知,他知道按曆史上南明各個小朝廷們的打法,沒有一條路是行的通的,不管是滿懷進取之心的紹武帝,還是一心抗戰到底的魯監國,他們空有壯誌和決心,但都無法改變曆史,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臣子都管不了。

連內部都整合不了,又談何抗虜恢複。

從唐魯相爭,到永曆逃跑,他們的路注定失敗,朱以海不可能明知失敗,還走老路,他隻能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就如同他堂堂監國,卻非要奮戰前線一樣,為的就是擺脫曆史的桎梏,走出不一樣的道路來。

明知江陰守城守不住,還非要守,那沒意義。

守江陰,倒不如守崇明,

守荊州,守贛州,那還有些意義。

現階段硬打,不如遊擊,現在不是全麵反擊的時候,現在需要的是止住這股潰敗之勢,是重新收拾穩定人心。

“諸位,拜托了,請為大明多留些希望,多存幾分元氣,為將來中興大明,反攻清算韃虜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