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42章 本事(1 / 3)

登州府城,蓬萊。

杜鳳和有些惶恐的站在操場上,六十多歲的他已經餓了好幾天了,每天隻有一頓稀飯吃,雖說杜鳳和是窮人出身,但自從他二十歲那年中得秀才開始,其實已經沒吃太多苦了。

後來又寒窗苦讀十年,中得舉人,家鄉紹興的親族們都來放鞭炮送賀禮,那年他才三十歲,這個年輕的舉人,尤其是在紹興這樣的地方,那都屬於年輕有為了。

考中舉人,也就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但是需要去京侯官,什麼時候能侯到實缺難說,三十一歲還不算晚,於是咬咬牙繼續考,考中進士生活才能徹底改變。

三年一次的進士考試,杜鳳和連考了三次,三次都名落孫山,轉眼就四十了,好在自從考中舉人,便有人主動投獻,名下多了寄名的土地、人口等,雖然這裏有貓膩,但自已有優免特權,別人寄名,也是得給他交約定俗成的錢糧的,甚至打官司、科舉保舉等等,這舉人頭銜也很好用,也都是有不錯的進項,日子還算好。

但沒能考中進士,仍然還是區別巨大,最終杜鳳和還是進京侯選了。

北京吏部,侯選的會試落榜舉人無數,有些人甚至等了二十年都沒侯到實缺,杜鳳和那年也沒侯上,又不甘心就此回家,於是在京做了北漂,他找同鄉幫忙,謀到個賺錢的差事,成為北京一位勳貴家管事的師爺,寫寫信理理賬甚至教教他的孩子,讓他在北京這個天下首善之地也落下腳來。

然後一漂就是十年。

凡遇各省挑揀,他都會去參加,但一次又一次,前後參加了三十餘次,都沒能選上。眼看著頭發都白了,最後他的十年老東家看不下去,拉著他喝酒,好心提醒他吏部侯選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得使銀子。

銀子使的越多,侯選名次就排的越前,甚至還能插隊。

杜鳳和也知道使銀子,但他沒銀子,在北京漂泊十年,勉強糊口,還得給老家寄點銀子供養妻兒。

後來還是那位東家幫忙指點,讓他借京債,京城專門有一些人給在京科舉的士子,侯官的舉人、進士們放債,因為想當官,處處都要打點使銀子,很多舉人進士們都沒銀子,於是他們提供借貸,雖然這利息很高,但為了仕途,許多人也隻能咬牙借。

杜鳳和通過東家的關係,借來了京債,還順利把銀子送出去,然後還插了個隊,勉強搭上了那班揀選的缺,最後順利獲得了一個知縣的斷。

從三十歲到五十歲,舉人考進士考十年不中,進京侯選,京漂十年還是使銀子才得到官。

最後授了一個偏遠地的知縣。

拿到吏部官照,限期到任,可銀子都拿來走門路了,沒有路費,沒辦法,隻好再次借債,借一百兩到手五十兩,最後還是通過那位老東家,又拉來一筆京債,這次添了個附加條件,地位老東家要安排他一個庶子跟著杜鳳和去上任,到時在衙門安排個位置。

杜鳳和痛快答應了,最後借了四千兩銀子,實際到手兩千兩,出發前還債送禮打點行裝,還沒上路就又花光了,於是再借了兩千兩。

走到半路又不夠銀子,又借了兩千。

等到地方,拜見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巡按、知府、道台等,一圈下來,三千兩銀子送出去了,身上的錢不夠,又在省城借了三千五百兩。

此時的杜鳳和早就借的麻木了,沒錢就借,也不管利息是九出十三歸,還是借十到九了,等正式入主縣衙,他前後已經借了一萬多兩銀子了。

而他一個知縣,俸銀才幾十兩而已,若指望俸祿還債,幹上十輩子都不夠,當然,他京漂十年,也知道官場的底細,哪個官老爺靠這幾十兩俸祿過日子?

哪怕是偏遠之地的知縣,可也是一地父母官,一張嘴一伸手,就能來錢。

反正他上任之後,本地士紳、商賈紛紛來拜見,哪個都要送上孝敬,一趟下來,居然也收了幾千兩。

本地有名士紳來見,若有事相請,起碼得送銀一百兩。甚至店鋪開張,都要送上五十兩,其它什麼各種官禮、壽禮、節禮,那都是一點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