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79章 定國借路(1 / 2)

四川。

廣元城中張獻忠麵對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陽平關也不免英雄氣短,甚至被迫叫來了義子女婿們做最壞交待。

他再次確立張可望繼承人身份,甚至交待若他兵敗身死就讓他們率軍歸明。

四大義子跪地泣哭,認為不可灰心氣餒,但張獻忠確實已經心生絕望。

張定國請求分兵尋找出路,殺出一條血路來。

張獻忠雖然應允,卻也讓丞相女婿汪兆麟派使者去順慶鳳凰山拜見文安之,向明軍上表請罪,同時請援借路。雖然他認為明軍此時定會坐山觀虎鬥,甚至隨時可能落井下石,但如今時勢下,卻也沒有其它法子,隻能死馬當活馬醫。

領了軍令,張定國便率一軍往西北,沿白龍江而進,意圖繞道階州,打通前往秦州天水,或是迂回繞道嘉陵江的上遊成縣一帶,經走馬嶺道至陽平關後,或繞更大的圈,從略陽經武興道至陽平關後。

不過這條道路極難行,因為不管怎麼走,他都先得通過七百裏陰平小道。

陽平關所在的金牛道已經是十分艱險,大部份都是在懸崖絕壁上打孔插木修棧道為路,但陰平棧道更險更難。

棧道更陡峭更蜿蜒也更窄。

從廣元往西北二百餘裏,還要麵臨著不讓陽平關的玉壘關阻攔,玉壘關前的白龍江麵上修建伸臂木梁橋一座,稱為陰平橋頭,能供兵馬通行,曆來是兵家據關守險之處,亦是兵家必爭之所。

張定國領兵穿行山穀棧道之間,一路艱辛的走了二百多裏,抵達陰平橋頭。

白龍江和白水江雙江交彙之處,右麵白龍江一側,陰平橋立於兩崖之間。

李定國看著這處地形,也不由的驚歎。

“殿下,這就是陰平古橋了,橋對麵就是玉壘關。”

一名羌人向導向李定國稟報。

李定國看著這雄關古橋,陷入兩難。

這處險要絲毫不比陽平關弱,想強攻奪取太難了。

一名幕僚也感慨道,“三國時期,魏將郭淮就曾親率大軍築城於大橋下,以攻擊蜀將廖化,這座城就叫郭淮城,曆經千餘年,郭淮城早已不在,但城址所在地方,當地人卻一直叫城牆壩,現在還有許多殘垣斷壁能看到。”

“後來鄧艾伐蜀,就敗薑維於陰平玉壘關橋頭,也就是此處了,薑維棄關,退保劍閣,終究還是無力回天,蜀國滅亡。”

“開天一塹鎖咽喉,控製西南二百州,禦寇有方泥不清,重門無警析常收!”

張定國越發頭痛了。

薑維主動棄玉壘關退守劍閣,當時鄧艾是從武都方向過來,現在恰相反,他是要從廣元往武都方向去。

“劉進忠已經能確定是投明了,如今他據守此關,定不會讓我等通過的。”

劉進忠是張定國少數比較佩服的西軍將領,他的驍騎營大都是川北人,個個驍勇敢戰,十分能打,在西軍百二營裏也是有名的。

相比之下,西皇義子的張定國,此時還比較年輕,是在近年頭才嶄露出來的年輕一代將領,雖然也敢打敢拚,還是張獻忠的義子、近侍出身,但經驗還不夠豐厚,所以張能奇、張定國等先前進攻川北馬科、漢中賀珍,都曾經連吃敗仗。

麵對著驍騎營都督劉進忠,尤其是已經投明的劉進忠,張定國沒什麼底氣。

可這玉壘關、陰平橋擋在必經之路上。

“準備戰鬥吧!”張定國無奈下令。

·······

玉壘關城中。

此時大明禦營陝甘行營的主要將領們也都早到了此地,勉強完成行營整編的各部,也都緊急調來了五千。

“張定國是張獻忠義子,今年雖僅二十六歲,但卻深得其信任,而且勇猛敢衝,封安西王,掛安西將軍印,統管十六營人馬。他貧農出身,年僅十歲就已投入張獻忠軍,因其勇悍而特收為義子,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已經開始獨領兩萬人馬隨張獻忠征戰河南湖廣了,二十歲那年,喬裝官軍,帶著二十騎連夜詐入襄陽,一舉為張獻忠拿下襄陽城,人送外號小尉遲!”

副提督劉進忠對著義弟張大鵬說起這位小尉遲。

張定國剛一出廣元,這邊行營便已經得到密報,趕緊調兵增防玉壘關了。

“賊子爾!”

行營總監文協吉冷哼一聲,十分不屑的道,十歲便從賊,那更是不可寬恕。所有西賊沒有一個值得相信的,反複橫跳,叛降不定。

“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這張定國再囂張,也不過一小賊,咱們隻要守住陰平橋,守住玉壘關,他張國定還能插翅飛過去不成?”

“就算他再猛,我們萬一守不住,那就直接把橋砍了,或者把陰平棧道燒掉一段,亦能將他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