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60章 太監不得幹政(1 / 2)

大明一開始,其實也是嚴格限製太監的。

朱元璋在宮中立了一塊鐵牌,‘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違者斬’,朱元璋時代也沒有十二監四司八局,更沒太監統兵、監軍之事,甚至不許太監讀書。

重用宦官從靖難的朱棣起,他不僅解除太監不許幹政這條限製,還建立內書堂挑選聰明小太監去讀書學習。

從朱棣起,明朝太監們權力越來越大,東廠、司禮監、禦馬監,騰驤四衛,提督京營,南京守備,九邊鎮守,甚至征收稅賦等等,到處都是他們的影子,最後他們還掌握了批紅之權,甚至一度能淩駕於內閣之上。

內閣票擬,還得由他們處置。

所以明朝出現了那麼多大太監,什麼九千歲之類的。

朱以海自然也是深知明朝太監亂象的,但他起兵之初,卻還是重用劉朝等人,歸根結底這些人是他的家奴私人,是最值得依賴的。所以當時關鍵時候,重用他們。

不過如今一切走上正軌,朱以海不僅得到了文官士大夫集團的擁護,也一手建立起了一支全新的武勳軍人集團,可以互相平衡,所以已經不需要再過多放權給太監,不需要再用太監來平衡內閣、平衡文官集團了。

有些事情,該做就做,免的遺害子孫。

“即日起,廢除十二監四司八局。”

“新設殿中監、內侍監、少府監三監,殿中監掌皇帝生活諸事,統尚食、尚藥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六局。

內侍監則掌傳達詔旨,守禦宮門,灑掃內廷,內庫出納和照料宮廷飲食起居等事務,其屬六局,曰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內坊。

少府監則負責采買製造,皇家手工業、皇莊皇店,皇帝裏三庫、內十庫等。下設織染局、織造局、兵工局等。”

朱以海直接就廢除十二監四司八局,而改以殿中、內侍、少府三監,各有分工,分工明確。

很明顯,僅看官署名就知道,皇帝是個漢唐粉,唐朝就有內侍省、殿中省、秘書省這內三省,也有少府監。

這些職掌來看,也是要讓宦官們恢複普通的近侍職責,而不是再讓他們成為內朝,不讓他們參與朝廷政治大權。

殿中監就管皇帝生活起居,主要管皇宮前朝的事,除了六局外,還將設立內奏事處。

以後不允許宦官直接跟外朝接觸,不許直接與大臣、將領們交往。

就連外麵的奏章等,都要在外麵設個外奏事處,隸屬通政司,所有題本等通過內閣票擬後,先由外奏事處在宮門交接給內奏事處的太監,點對點交接。

皇帝朱批處置後,也由內奏事處交給外奏事處。

將殿中監的太監們限製在宮中前朝。

而內侍監的太監們,權力更弱了,他們就隻是負責後宮的灑掃、宮門看守等,主要負責妃嬪們起居等等,被限製的後宮。

少府監,其實就是之前朱以海新設的內務府,現在改名為少府監,他們管的是宮外事務,皇家的手工業、內庫,以及采買等,都由他們負責。

殿中省設內奏事處,僅保留東廠,禦馬監以前提督京營,出任南京守備太監,邊關鎮守太監,各鎮監軍等情況將不再有。

更沒有了批紅權,他們現在連紫袍都沒資格穿了,別說像以前一樣隨意穿蟒袍,更沒資格跟內閣大學士們對坐議政。

數量上將大量裁減,以前幾萬人,以後殿中、內侍兩監,將限製幾百人,少府監也將以宦官和士人兼用,減少太監數量。

能不用太監的就不用。

以前太監行使的是皇帝的權力,代行天子之權,不管是批紅,還是提督京營等等,明朝宦官的坐大,其實都是皇帝有意為之,用之來限製權力膨脹的文官集團。

但對朱以海來說,他已經不需要用太監來平衡文官了,因為他自己既有決策能力,更還有個新興的武人集團。

他們就能非常好的平衡了,哪還用的著太監呢。

太監雖然忠心,但畢竟有許多天然缺陷,明朝太監製度下產出的種種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既然這路不對,肯定就得改,而不是一條路走到黑。

“皇爺聖明,高瞻遠矚,奴婢堅決擁護!”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朝跪下高聲擁護,這件事情朱以海之前已經跟他溝通過了,他是個忠心的奴婢,沒有什麼權力的野心,是完全支持的。

龐天壽、李國輔等大太監倒是不太舍得放權,可太監就是依附於皇權的,哪怕如劉瑾、魏忠賢這等九千歲,皇帝說除也是能夠立馬除掉的。

這是他們天然短板弱勢之處,沒有半點能跟皇帝抗衡的資本,也是明朝太監雖然名頭挺響,但實際上遠不如漢朝、唐朝太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