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96章 帝賚忠良(1 / 3)

君臣二人,四菜一湯,卻也吃的挺愉快,張煌言更是感歎連連,深覺皇恩深重。

飯後,又賜茶一壺。

喝完茶,朱以海甚至親自將他送到宮門,殿中監劉朝捧來一個托盤,上麵蓋著紅綢。

“蒼水你馬上回廣東,下次君臣再見,也不知是何時,今日送你幾樣臨別禮物。”

紅布掀開。

蟒玉金章劍牌。

大紫蟒袍、九環玉帶、金魚符袋,賜號銀章、尚方寶劍、王命旗牌,

一共六樣東西,每一樣都無比了得。

單這大紫蟒袍,就是賜服之最高級,紹天朝以來,皇帝對於服飾製度已經嚴格,不再如過去隨便賜服,太監皆蟒的局麵已不見。

一般大學士們才可能賜鬥牛、麒麟。

提督、總鎮等大將,才有可能賜飛魚。

至於說蟒袍,那就是更加難得了,就算封國公,都極少賜蟒。

但如今卻給張煌言賜紫蟒。

“臣何得何能,當此恩賜!”

他不知道,張煌言這個名字,對於朱以海來說極為特別,這可是西湖三傑之一,跟嶽飛、於謙並列。更別說,本來曆史時空裏的張煌言,不僅僅是魯監國的心腹肱骨,更是明末漢族的不屈脊梁。

這個讀書人,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忠烈。

堅持抗清二十年,雖死無悔,最後在杭州英勇就義。

就憑這些,足夠朱以海特別對待,何況他起兵以來,也一直特別重用張煌言,而他的表現,也非常的好。

哪怕這兩年許多當初浙東起義之初的元從,如今都成了大學士、尚書、侍郎、總督巡撫等,張煌言卻還僅是巡按,但他卻沒有過半句怨言。

這樣的臣子,朱以海都已經寫在他的小紅本上了,預留了一個大學士的名額給他。

蟒袍玉帶金銀符,都隻是為了讓這個先前僅是巡按的年輕人,能夠在廣東巡撫任上,有更多威嚴,能夠得到廣東官民敬重,畢竟張煌言確實很年輕,年僅二十七歲,舉人出身而已。

雖然父親曾官至刑部員外郎,但二十七歲的巡撫,也就算是特殊的開國時期才行,否則如何服眾。

朱以海特別賜紫蟒玉帶金魚符,正是給他借勢。

這些無不表明天子寵臣身份,遠超於一般督撫恩信。

後麵三樣,則更不一般。

賜號銀章,其實源自仁宣,而被嘉靖發揚光大。嘉靖外藩入繼大統,想要掌握朝堂,並不容易,他在大禮議之後,給支持自己的大臣們,賜銀章。

銀章上還有四個字的嘉號,比如忠誠直諒,忠良貞一,忠誠靜慎等,擁有禦賜銀章的大臣,就擁有給皇帝銀印密疏之權。

這其實就是最早的密折製度。

嘉靖賜幾個心腹大臣銀印,然後與他們單線秘密通信,商議重大政事等,甩開朝堂其它人。

這在當時,可是很了不得的,畢竟臣子奏疏都得通過通政司、內閣,甚至都是公開的。

僅有內閣大學士們,才擁有給皇帝密揭之權,甚至這內閣密揭,其實也是要經過全體內閣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密疏。

所以嘉靖給心腹大臣們賜銀章,讓他們有銀印密疏,直達天聽之權,還不用經過其它人,完全保密,事後也不由六科科抄存檔等。

等於變相的給自己心腹,不是內閣大臣的核心權力。

不過嘉靖晚年,他掌控了朝野,也就不再賜予銀印。後來韃子雍正、康熙倒是把這套發揚光大,也不搞銀印密疏了,直接密折奏事,雍正賜給密奏之權的官員多達一千餘人。

不過朱以海之前一樣也是搞起密奏製度,規模有過之無不及。

效果還是不錯的,但賜銀印,之前還真沒有。

朱以海把那方銀印親自交到張煌言手裏。

張煌言官宦世家,自然知曉這銀印密疏典故,甚至他之前巡按在外,也是獲得了密奏之權的,經常與皇帝密奏陳事。

銀印捧在手裏,觀看上麵的字。

“帝賚忠良。”

一看這四字,他愣住了。

這不是萬曆皇帝賞賜給張居正的銀印嗎?萬曆時,銀印密疏製度其實已經沒有了,但萬曆帝還是賜過幾枚銀印給大臣的,張居正的這是這四字,隻是在當時,銀印僅僅是表示一種榮譽了,並不是嘉靖時的那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