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00章 先威後恩(1 / 3)

般陽書院。

被高氏族人稱為司理公的高瑋一襲白衫,走到顧知縣前。

“書院開學,高家願奉銀百兩,並捐田百畝,做為學田以及書院學生飯銀。”

高瑋是高氏長房當家,少年得誌,他祖父高捷曾任浙江巡撫,外公王象乾官至兵部尚書。

他十四歲中秀才,三十歲高中解元,與兄弟同榜中舉,三十七歲就中得進士,本來人生是十足得意的。

怎奈世道巨變。

大清入關後居然短短時間,就已經這般不濟,他出任河間府推官,奉命下鄉催糧更慘遭被俘,送到奉天學習了三個月,遣返回鄉,卻是多年苦讀考取的功名全被革除了。

如今麵對淄川知縣時,連句學生都稱不得了。

他壯年被廢,遣返回家後,鬱悶滿懷,整天借酒澆愁,每飲則醉。他的兄弟高珩崇禎十六年中進士,先前往北京做翰林檢討,後來以母疾請歸,隨著淄川光複,也身份尷尬。

現在他自號紫霞道人,穿上道袍。

當年兄弟倆同中舉人時,被人比做二陸,陸機陸雲,二蘇蘇軾蘇轍再生,何等風光。

顧鹹受對這對高氏兄弟,心中倒有幾分憐惜,顧鹹受是昆山人,他兄弟四人也是非常有才學,四人都中了舉人,還有一個中了進士。幾個侄子裏,還出了顧炎武這樣的大才。

論起來,顧、高其實身份地位差不多,所以看到他們現在處境,不免有幾分覺得憐惜。

對他們捐出來的這百兩銀,百畝地,他倒是收了。

地方士族鄉紳本來也有這種助學傳統。

何況,高氏家族在淄川占了許多田地,就算清理了那些寄名投獻、瞞報侵占等後,也仍還有幾千畝地。

而他們家現在沒有功名,沒有官爵,已經成了普通庶民之家,連個秀才都沒了,又沒有當兵、授勳的,是沒資格擁有這麼多田地的。

就算把田地都分到家族族人名下,可普通百姓一丁隻能限田十畝,哪怕是一百個男丁,也隻能有一千畝地。

多餘的地隻能出讓或請得特許。

現在主動捐一些給書院做學田,還能獲取些好名聲印象。

高瑋的丈人,張泰來和其叔父張中發,堂兄張泰瑞等也上來,代表張家也向書院捐銀百兩,田百畝。

張泰來曾有舉人功名,他叔父、族兄也是舉人,他父親更曾是崇禎首輔。

但現在,他們同樣被革除了功名,成了白身一個。

“蒲家莊蒲槃,曾在書院讀書,隻是愚鈍科舉不成,後來棄儒經商,如今願向書院捐銀百兩,糧百石助學。”

蒲槃家祖上是女真人,元祖蒲魯渾曾在元代官居三品,明初遷到淄川城東滿井莊,後來族姓日藩,這裏便改名蒲家莊了,蒲家雖不如六大姓名門望族,但子弟也都會送去讀書,所以科舉獲功名者很多,也算是次一級的大戶。

蒲槃也是有過秀才功名的,隻是後來棄儒經商,鄉裏都說他其實很有學問,經商也有本事,饒有資產。

這人頭腦也較為靈活。

大明光複淄川,他是最先擁護的鄉紳之一。

現在甚至主動的來送銀子,今天還特意帶上了才六歲的兒子蒲鬆齡前來,就為在縣尊麵前露個臉。

果然,顧鹹受對蒲槃的行為很是讚賞,甚至看到他帶了兒子來,還特意考較了蒲鬆齡一番,結果這孩子雖幼,卻已經讀了許多書,十分聰慧,惹顧鹹受喜歡,甚至公開稱要收他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