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六章 土耳其與東方問題(1 / 3)

1.希臘獨立戰爭

土耳其為歐洲之亂源 吾人在前數章中曾屢提及土耳其之王與土耳其與其鄰國之紛爭,鄰國中尤以俄羅斯及奧地利之為患最烈。所謂“東方問題”者包括土耳其人之漸形被逐於歐洲以外,土耳其政府與財政之紛糾,及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及保加利亞諸國之建設諸大端。吾人欲明了其內容,不能不先明白歐洲土耳其帝國之原始。

土耳其勢力之興衰 自穆罕默德創設回教以來回教徒與基督教徒紛爭不息。然至十四世紀時歐洲東南部方有回教徒入侵之險。其時有倭脫蠻者(一三二六年卒)率土耳其人征服小亞細亞一帶地,與歐洲之君士坦丁堡遙遙相對。此種土耳其人以其酋長之名名其族,故有倭脫蠻土耳其人之稱,以別於昔日十字軍時代之塞爾柱土耳其人。嗣後其勢力漸伸入小亞細亞、敘利亞、亞拉伯及埃及;同時並征服巴爾幹半島與希臘。至一四五三年東部羅馬帝國之首都君士坦丁堡陷人士耳其人之手,此後二百五十年間歐洲各國莫不栗栗危懼。不久土耳其人並伸其勢力於多瑙河流域幾達德國邊疆之上。威尼斯共和國與哈布斯堡族與土耳其人相持不下者凡二百年,至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圍攻奧地利之維也納,然卒為波蘭王索俾斯啟(Sobieski)之援軍所敗。次年德國皇帝,波蘭與威尼斯組織神聖同盟以與土耳其人戰爭者凡十五年,不久俄羅斯亦加入,至一六九九年土耳其人乃退出匈牙利。

喀德鄰得黑海濱之地 自後土耳其雖不能攻入,然其力尚足以自守。數十年間俄羅斯與奧地利雖欲乘機思逞終無進步。至一七七四年俄羅斯女帝喀德鄰第二竟得克裏米亞及阿速夫海濱一帶地,俄羅斯在黑海上之根據實肇基於此。同時土耳其政府並予俄羅斯以保護土耳其境中基督教徒之權,至於所謂基督教係希臘派之東正教,非羅馬之天主教也。

俄羅斯在土耳其之勢力 此種讓步及其他種種條約關係似予俄羅斯以幹涉土耳其內政之口實,與播弄土耳其基督教徒之機會。一八一二年當拿破侖東征俄羅斯以前,俄羅斯皇帝亞曆山大第一強迫土耳其割讓黑海濱之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於俄羅斯。

塞爾維亞之建國 塞爾維亞人之作亂以叛土耳其已非一日。維也納會議後不久若輩竟能建設獨立之國家(一八一七年),都於柏爾格雷德(Belgrade),唯入貢於土耳其而已。此實十九世紀中歐洲土耳其帝國瓦解之始。

希臘民族精神之興起 第二國之叛土耳其而獨立者為希臘。希臘人之反抗土耳其亦已非一日,頗激起全部歐洲人之同情。近世之希臘人雖非盡古代希臘人之苗裔,其所用之語言文字亦與古代不同。然至十九世紀初年希臘人之民族精神忽然勃發,國內學者力能使近世之希臘文字成為文學上之文字,並利用之以激起國人愛國之熱忱。

希臘之獨立 一八二一年摩利亞(Morea)叛。希臘教之教士起而援助之,聲言必撲滅異教徒而後已。亂事既起,半島響應;雙方殺戮之慘正複不相上下。一八二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希臘之國民議會發表獨立之宣言。

西歐表同情於希臘 在梅特涅心目之中以為此次希臘之叛亂更足以證明革命之危險。然西部歐洲人士因希臘之叛亂以民族自由為標幟故極表同情。英國、法國、德國、美國諸國之知識界中人群起集會以表示其讚助之忱。至於歐洲之基督教徒則群以希臘人之叛亂為一種反對異教虐待之正當戰爭,源源以軍隊與軍餉接濟之。假使西部歐洲諸國不起而幹涉者,則希臘之獨立或竟無成功之日亦未可知。

諸國之幹涉 歐洲諸國間關於希臘叛亂之協商茲不多贅。一八二七年英國、法國、俄羅斯三國締結倫敦條約,其理由以為流血戰爭使希臘及附近諸島為“紛糾之犧牲,而且天天產生歐洲商業上之新障礙”,非設法阻止之不可,故三國間有協力以解決困難之規定。土耳其政府不允諸同盟之調停,其海軍遂於一八二七年十月在那瓦裏諾(Navarino)地方為聯軍所殲滅。土耳其政府乃宣布神聖戰爭以撲滅不信回教者,尤切齒於俄羅斯人。然俄羅斯力能抵抗土耳其人,不但竭力援助希臘之獨立,而且強迫土耳其政府允窩雷啟亞及摩魯達維亞之獨立,為他日羅馬尼亞王國建國之首基。土耳其至是已無能再抗西部歐洲之聯軍。一八三二年希臘王國乃完全獨立,迎立巴威親王鄂圖(Otto)為王。

2.克裏米亞戰爭(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

土耳其國內基督教徒之保護問題 一八五三年俄羅斯皇帝忽又得一幹涉土耳其內政之口實。其時土耳其之基督教徒向俄羅斯皇帝訴稱凡基督教徒之朝謁聖墓者每被土耳其人所阻,不能自由瞻仰各聖地。俄羅斯本以基督教徒之保護者自居,至是俄羅斯駐土耳其之大使要求土耳其政府予俄羅斯皇帝以保護所有土耳其國中基督教徒之權。

英法對俄之宣戰 此種消息達到巴黎之後法國新帝拿破侖第三本急於參預歐洲政局者宣言根據法國與土耳其所訂之條約凡保護舊教教徒之權利應由法國享有之。同時英國深恐俄羅斯占有君士坦丁堡足以斷其通印度之路,亦勸土耳其政府毋允俄羅斯之要求。當俄羅斯軍隊入侵土耳其時,英國、法國竟合力以助土耳其,於一八五四年對俄羅斯宣戰。

克裏米亞戰爭 此次戰爭所以稱為克裏米亞戰爭者蓋因戰爭中最烈之舉為英國、法國兩國軍隊合攻克裏米亞南部之塞巴斯拖堡城費時甚久流血甚多之故。聯軍每勝一次,其損失每甚大。英國軍隊因國內餉糈不能源源接濟故受苦甚烈。巴拉克拉瓦(Balaklava)與英喀曼(Inkerman)之二役英國、法國聯軍之損失與苦痛均甚巨大。然俄羅斯亦因軍隊損失甚多,軍官之無能而腐敗,及塞巴斯拖堡之失陷,無心久戰。而且奧地利又將有援助聯軍之舉,俄羅斯益懼。故一八五六年俄羅斯新皇帝亞曆山大第二允媾和於巴黎。

巴黎和約 巴黎和約承認土耳其帝國之獨立,並擔保其領土之完全。自此土耳其得列於歐洲諸國之林,不再以野蠻政府為人輕視。諸國間並協定不再幹涉土耳其之內政。宣布黑海為中立之領土,各國商船均得自由航行,唯戰艦不許通過博斯普魯斯(Bosporus)或達達尼爾(Dardanelles)二峽。總之,土耳其因各國幹涉之故得以繼續立國於東部歐洲,而為抵禦俄羅斯勢力南伸之砥柱;然土耳其王雖有維新之言,而內治之不修與國內基督教徒狀況之困苦與昔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