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八二章 少小時夢今朝圓(1 / 2)

清代前期文壇上名人輩出,八大山人算是最吸引人的一位。 看最新最全他是修行多年的僧侶,詩、書、畫往往禪意深幽;他行為怪異,時而瘋,時而啞,時而又無比正常;他身世特殊,是明朝皇族後裔,從一出生,就背負了家國衰亡的劇痛。

八大山人的“癲疾”給他的生活以及關心他的親人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困擾,但同時,又給他的書畫染上了一種神秘、獨特的色彩,使他的一些畫作進入到一種超越凡塵的境界。這樣的藝術家不僅我國有,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寬到更大的範圍,世界繪畫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並不罕見,像荷蘭畫家梵高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

他的書畫體現著孤傲不群的個性,在怪異誇張的形象背後,既有基於現實的憤懣之情和諷刺之筆,又有超越時空的蒼茫空靈,有的作品還透著神秘詭異的意味。可能因為八大山人曾遁入佛門數十年,參禪修道,這樣的經曆和他曾經的身份,對他的藝術影響巨大,其作品和禪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往往另有深意,或神秘、或空靈、或悠遠,能引發人無窮的想象和猜測。他有一個字款,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崇禎皇帝自殺的日子。

他的畫作優於書法,題材十分豐富,花卉、果蔬、禽鳥、怪石、畜獸、山水無不涉及。在他人生的不同階段。對這些不同的繪畫對象也有所偏重,他筆下的禽鳥、畜獸、山石等等。大都以奇特的姿態躍然紙上,自成一格。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這首八大山人自己的題詩,也正是體現了他內心深處最敏感,也最脆弱的地方,他的畫作也往往飽含深情。

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如:《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等等,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而在多次拍賣之中,他的畫作都拍出了上千萬的高價,張元手中的這幅《竹石鴛鴦圖》更是拍出了一億多的高價。

《竹石鴛鴦》構圖取對角倚斜之勢,上留頭,下著斜坡,畫兩鴛鴦依偎於巨石之上;右上危壁兀立,上平下斜,有芙蓉紮根壁上。旁見側出,偃仰敷榮;實景相對之間留空,恍若有萬頃碧波,極目難測。分章布白。巧妙取勢,咫尺之間,意象蕭遠。這幅作品作成的時間正是八大山人去世那年(1705年)的春。當年八月後。八大山人便與世長辭。而留下的這幅《竹石鴛鴦》,則詮釋了“少即是多”的絕妙之處。也對清代後來的畫家乃至齊白石、張大千的寫意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0歲以後的朱耷,生活漸趨平淡。風格轉向深涵蘊藉。這位經曆了家國之痛、閱盡了人生滄桑,從曾經的潢貴胄到隨時都有身家性命之虞的末路王孫,在顛沛流離中遭遇種種苦劫和世間無常,在這一階段似乎在書畫的揮灑中得到了超越,達到了心境的圓融。而《竹石鴛鴦》,就是晚期這一風格的代表之作。

這幅畫無論如何都要弄到手!

張元此時心中激動不已,不僅僅是因為這幅畫本身的價值非常高,更重要的是,這是他兒時的一個夢。當時周圍的大人都以為他的隻是一句玩笑話,並不當真,或許過去了這麼多年,那些大人早就忘記了這件事情了。可是張元自己沒有忘,他這些年來都在苦苦追尋這幅畫的下落,心裏想著沒有錢最起碼也可以始終關注它吧,當年這幅畫高價拍出去的時候,他總算是又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夢中情人”,別提多高興了,隻是那個時候,他依舊隻能遠觀。

後來有了錢了,張元就琢磨著能不能把這幅畫搞到手,隻可惜四處打聽也不知道下落,等他快要失望的時候,卻不想與這幅畫在這裏偶遇,這或許就是緣分吧,也許它並不是最貴的,也不是最好的,甚至並不是張元最喜歡的,可是卻是他時候最美好的夢,如今也該是到了圓夢的時候了。

在張元將畫卷全部展開之後,那兩個老頭中的一個就探過頭來看了起來,眼中也露出了震驚之色,隻可惜這老頭雖然也是書畫方麵的專家,但畢竟沒有張元的能力,隻是看一眼,還無法看出這畫的真偽,更何況此時周圍擠得都是人,他連擠都擠不進去,再了,這地上還有其餘許多好東西,他似乎對八大山人的畫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就轉為去看別的了。

“哎呀,我你們這都看了老半了,倒是給估個價啊,估好了價,我好換錢啊,不都是專家嗎?怎麼半晌了也不句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