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七二七章 寶石的靈性(1 / 2)

或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偏偏宋版書如此珍貴呢?

主要原因還是宋版書流傳不多,極為罕見,加以宋代刻印的書籍內容近於古本,刊印精美,裝潢考究。

北宋時期,除都汴梁外,尚有江浙、福省、川州等地都是刻書的中心。

後代的兵燹戰亂、水火災,給宋版書帶來了厄運,使北宋印本書籍能留存到今的,除極少數的佛經外,如鳳毛麟角。

從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單欄。

南宋中葉開始流行黑口,多見於建本。

版心中往往標出書名、卷次、頁碼及刻工姓名,有的還標出字數。

官刻本卷末一般鐫刻有校勘人銜名,坊刻本則多有書耳和牌記。

傳世宋刻本有不少講究字大悅目,行格疏朗,如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周易注疏》、《尚書正義》、《周禮注疏》、《禮記正義》和紹興府刻《春秋左傳正義》等,均止八行款式。

也有些宋刻本行格較密。清人江標著有《宋元行格表》,可為鑒定時參考。

宋人工書法,崇尚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字體,風氣所尚,也影響到版刻事業。

北宋早期盛行歐體,後期逐漸滸顏體和柳體,但各地區刻書又有分別。

川本顏體居多,間架開闊,字形豐滿,建本柳體居多,筆畫剛勁,字硬如骨;

浙本則多歐體,纖細秀雅,字形略瘦;

西江刻本既有柳體,又有歐體。明人謝肇曾:“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

這是前人的經驗之談。

宋代造紙技術較為達,印刷用紙品類繁多,大致有竹紙和皮紙兩類,建本多用竹紙,色黃而薄,時間長了還會變黑變脆;

浙本、川本多用皮約紙,即以桑樹皮和楮樹皮為原料製成的紙張,色白而厚,兩麵光潔。

此外,不少地方還用麻紙印書。

宋代刻本中還有用公文紙背麵印書的,如黃丕烈《菱圃題跋》所記,《北山集》用乾道六年簿籍印成,《蘆川詞》用收糧案牘印成。

這種“公文紙本“流傳較少,但較易鑒別。

古籍專家手裏這殘缺的宋版書,張元一瞧就知道應該是川本,雖然隻剩下十幾頁,不過字跡清晰,剩下的這些保存還算完好,不至於令人懊惱。

“好東西!”

張元點了點頭,繼而看向了最後一個雕刻專家。

那人也沒話,隨手拿出了一塊玉牌。

“哦?是子岡牌,好,好!四位果然都是行家,手裏頭的東西也令人驚訝,那麼不知道四位要怎麼考教我呢?”

張元現在真是有點心潮澎湃的。

這麼多好東西,要是都能弄到手,那真得是沒有白來這個交流會了。

“那就先從我開始吧。”

西川笑著道:“張先生對水晶玉石了解嗎?”

“還湊合。”

“既然如此,我一種水晶玉石,您出它的靈性,同樣的,您一種,我也一樣出靈性,如何?誰回答不上來,或者回答錯了,就算輸了!”

西川問道。

“可以,那開始吧,你先。”

張元好整以暇地笑道。

“行,我這第一種就是玉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