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五六、靈隱佛光 牛渚犀照(2 / 3)

公元329年(鹹和四年),蘇峻之亂平息後,宮廷宗廟都被焚為灰燼。溫嶠建議遷都到豫章(南昌),東吳之地的豪傑們請求定都於會稽(紹興),這兩種意見爭來爭去,誰也說服不了誰,朝廷不知怎麼辦為好。

後來,還是由王導最後一錘定音。王導說:“建康,即古時的金陵,過去就是帝王之都,而孫仲謀、劉玄德都說這裏是帝王之宅。古代帝王不必因簡陋豪華而移都,如果能弘揚衛文公以大布之衣、大帛之冠為君的風尚,則可無事不成。若不勤勉耽於安樂,即使找到一塊樂土,也會變成廢墟。況且北方敵寇像遊魂一樣,窺伺我們的空隙,我們一旦有膽怯的表現,跑到南越之地,再想得到威望和實力,恐怕是難以辦到的。現在應該特別鎮靜,這樣民情便可自安了。”

由此溫嶠等人的遷都計劃未能實施。

鹹和四年(329)三月,蘇峻、祖約之亂平定後,大賞群臣。陶侃因功大為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郗鑒為侍中、司空、南昌縣公;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議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始安郡公;陸曄進爵江陵公;封毛寶為州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其餘賜爵侯、伯、子、男者甚多。

卞壼、桓彝、劉超、鍾雅等死難者均加贈恤。陶侃移鎮巴陵(今湖北嶽陽),溫嶠還鎮武昌(今湖北鄂城)。庾亮再與成帝相見,伏地謝罪,再三請求歸隱江湖。在得不到批準的情況下,請求去地方鎮守效力。於是出任豫州刺史,領宣城內史,鎮守蕪湖。與此同時,參與蘇峻叛亂的路永、匡術、賈寧等人因中途背叛蘇峻投降朝廷,赦免其罪不治。

王導還想獎賞決戰前投奔朝廷的路永、匡術等人,欲給他們加官。溫嶠說:“他們是蘇峻集團叛亂的主犯之一,隻因為他們最後投誠了,才饒他們不死。他們犯了如此大罪,沒有要了他們的狗命,已經夠便宜他們的了,哪裏還能再讓他們繼續擔任官職呢?”

在溫嶠的堅決反對下,王導隻得做罷。

湘州刺史卞敦在蘇峻叛亂時期首鼠兩端,既不討逆,也不主動供給討伐軍所需糧草。此時受到朝廷冷落。不久便憂愧抑鬱而亡。

靈隱寺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約一千七百年的曆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古刹之一。地處杭州西湖以西靈隱山麓,背靠北高峰,麵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

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鹹和初,由中原雲遊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歎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取名叫“靈隱寺”。

可惜靈隱寺剛建成不久,就發生了蘇峻叛亂,慧理修建的佛塔佛寺未能幸免,被焚之一炬。蘇峻之亂平息後。來此地雲遊的高僧佛圖澄,提議重建靈隱寺。都鄉侯、散騎常侍何充非常敬重佛法,所以很高興主持重新修造。

何充(292年-346年),字次道,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臣。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封都鄉侯。後來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

何充風度氣韻儒雅,才學淵博,能寫文章,酒量也很好,尤其是喝酒時的風度氣質讓人折服。當時的名士、丹陽尹劉惔(dan)曾經說:“看到何次道飲酒,就令人想把家中珍釀全都拿給他。”

何充是王導妻子的姨甥,而何充妻子是庾文君之妹,因此何充與晉明帝、王導都友好,很早就擔任顯要官位。

一次何充去見王導,王導以塵拂指著坐床叫何充和他同坐,說:“這裏是你的坐位。”甚至王導修繕揚州官舍時也向何充說:“修造這裏的衙門,正是為了你何次道啊。”可見王導與何充的友好和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