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 388章 地產內幕(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結果是,你隻用2.5億元左右的投資,就拿回了10億元的銷售總額和2.5億元的淨利潤,這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是不是100%呢?說房地產利潤率200%、300%那是誇大,開發環節中的各項稅費總額就占去銷售額50%以上,最高能達到70%左右。土地成本25%,各項納稅25%,就已經50%了。還有各種名目的行政事業收費呢,所涉部門達30多個。僅消防審圖費一項,每平米高達2元。別小看這兩塊錢,10萬平米就是20萬。消防管理部門什麼都不幹,章子一蓋,20萬元就到手。還不包括灰色部分,如果我這個章子給你不蓋呢?你知道什麼意思,回去準備私下的意思吧!利潤率200%絕對不可信。但資金回報率100%以上,完全是可信的。

就拿一個項目來說,總成本(包括稅收和其它全部成本)3.1億元,銷售額4.2億元,淨利潤1.1億元,利潤率26%。但公司投資這個項目的時候,帳麵準備資金隻有6000萬元。也就是說,拿6000萬元的投資,淨賺1.1億元,投資回報率多高?問題的症結出在兩個環節:土地供應環節,土地出讓金是不是100%交納。預售房製度,開發商是不是到現房完成以後再銷售。假如這兩個環節上的漏堵住了,投機行為才有可能減少。

囤地問題,開發商囤地行為並不普遍,媒體曾經熱炒“新月園”在全國囤地45萬畝,這是媒體記者不懂房地產用地性質,“新月園”持有的土地,是旅遊用地,是用來開發旅遊項目的,不是用於房地產開發的商業開發用地。再大的地產商也囤不起地。這些年房價這麼好,一個項目從開發到銷售完成,這一個階段內價格就可能翻番,誰手頭有地願意囤著呢?囤得起嗎?但確實有企業在囤地,而且數目不小,中間環節上滋生的腐敗驚人。

我國現行的土地招拍掛製度存在很多漏洞。行業外的人可能不知道,土地拍賣公示裏,土地一般分“存量用地”和“儲備用地”兩種性質,所謂“儲備用地”,就是計劃征遷、但地麵以上有建築物、需要針對第三方進行補償的土地。那些老國有企業的利益集團,就是守在“儲備用地”上麵等待補償的一群人。做為土地現階段的合法持有人,不經過他們的同意,這塊地就進入不到流轉、拍賣程序當中。要想拿他們的地,你先得跟他們談,談妥了,再由他們來申請土地部門掛牌出讓。

這個談判過程,就是一個利益交換過程。回到以前,誰能拿下一個國有企業的兼並、重組權?都是和政府領導存在關係的權力團夥。現在,他們合法占有國有土地,房地產企業看中他們的土地,先跟他們談。條件談好以後,要走掛牌程序,怎麼辦?他們有的是辦法,先把地麵建築物進行評估,評估成天價,然後申請拍賣,真正想拿地的企業早被他們的補償要求嚇跑了,掛牌隻是個程序,最後如願以償流轉到協議買家的手中。

這個過程太黑了,黑到你無法想象其中真假。有一個本地房產企業,是供銷社係統下的幾個老幹部合夥成立的一個皮包公司,這個公司成立以後屁事不幹,依靠手中權勢收購、兼並了供銷社係統下的好多企業。十年來,這家企業沒蓋過一平米房子,就靠賣地,股東們個個成了億萬富翁。董事長曾經得意洋洋的跟我說,等手頭最後三宗地賣完,他就移居海南去了,他在那麵的別墅裝修好已經好幾年了。

目前的土地招拍掛製度是高房價問題的“萬惡之源”,因為招拍掛不斷推高地價,促進了房地產價格的猛烈上漲。在土地局,每一個人都是土地買賣的私下參與者。因為,每一宗土地掛牌申請首先要提交到土地交易所,他們掌握著第一手信息,看到好的土地首先和自己關係好的房產企業聯係,私底下達成轉讓協議。等掛牌公告出來,一切都在私底下先談好了,就剩下走一個程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