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釘子紮在腳心上(1 / 1)

石闖,1985年出生,2008年入伍,盤錦市公安消防支隊特勤大隊一中隊指導員。

7月16日晚,石闖和戰友驅車7小時到達大連火場。他和戰友進入陣地,撲救直徑1000毫米粗的管道大火。爆炸發生,蘑菇雲騰空而起,真讓人感覺原子彈落到了這裏。石闖的第一反應是跑,剛跑出幾步,想起陣地還有戰士丁一,他回頭拽上丁一往高處跑。跑出去回頭看,黑煙和油火已占據了他們的陣地,如果撤退不及時,他們倆就都沒命了。戰士作戰勇敢,但遇到突發情況不知怎樣辦。火場上,幹部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兵,把兵掖在褲帶上,不能讓他們遭遇傷亡。

從進入火場,石闖和戰友用一整天時間打擊流淌火。天黑之後,石闖和戰友剛躺在地上睡了一會兒,領導讓他們上103號罐陣地,用泡沫槍冷卻罐體外壁,又幹了一宿。

18日上午10點30分,盤錦支隊接到總指揮部命令,要求他們組成一支攻堅組,攜帶一門自擺炮和防護設備進入103號罐內部滅火。

103號罐,是7·16火災的起火元凶,若不是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2380名官兵殊死拚殺,它將成為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18日上午,103號罐的大火已被撲滅,但罐內的原油還沒有燃盡,油蒸氣仍然大量存在,小火始終在燃燒。用油火撲救原理表述,這個罐體的殘油隨時可能發生大麵積燃燒,即複燃。消防官兵對油罐外壁實施冷卻,高噴車向內打水,但並沒徹底解決罐內底部的爆燃和明火燃燒,需要派精幹官兵下罐底近攻滅火。

盤錦市公安消防支隊警訓科參謀劉傑帶領石闖、翁爾強、孫玉泉攜帶自擺炮和相應防護裝備組成攻堅組,開始進入103號罐底部實施近攻滅火。他們身穿隔熱服,佩戴空氣呼吸器,鋪設好供水管線,然後進入罐內。

罐壁高22米,油罐已經燒變形了,形成一個斜坡,攻堅組背著沉重的器材攀上溫度經測量達到78攝氏度的油罐。一點一點爬上去,罐頂有5米寬的邊沿。他們身穿隔熱服仍然感覺灼烤難忍。罐底周邊有翻卷的火浪,火焰高達20多米。煙特別大,冒出的黃煙非常嗆人,他們根本睜不開眼睛,隻能眯一個小縫觀察著火點,眼淚始終就沒停止流淌。有的戰士被熏吐了。

油罐頂部原來是一個自動升降的浮頂。由於罐體變形,浮頂降不到底,下麵仍存有原油、瀝青、油蒸氣等可燃物以及水和泡沫。他們站在浮頂上作戰,情景恐怖。眼瞅著浮頂鼓起一個又一個包,發出“咚咚”巨響,覺得隨時能把人崩上天。

劉傑、石闖所在的第一攻堅組在罐底一共作戰4個小時。石闖進入西北側陣地後,隻用兩分鍾時間就完成了自擺式泡沫炮的陣地,他操控泡沫炮,直接打擊火浪。當時,他們覺得身體被烤化了,已經烤到了骨頭,防火麵罩被烤得像糊在了臉上。石闖始終操炮進攻,一刻沒從陣地撤下來休息。這個沈陽體育學院足球專業的本科生,成了危難時刻的驍勇戰將。

下午3點,總隊命令在罐內作戰的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攻堅組和盤錦市公安消防支隊攻堅組撤出罐內,重新部署戰術。其他人都撤離之後,罐內又有兩處發生複燃,火苗“噌”的一下騰起十幾米高,石闖和孫玉泉抬起泡沫炮向火點衝過去。石闖上坡的時候,腳底一滑,從60度坡、3米高的地方摔下來,左腳踩在一個釘子上,後背摔在燒塌的鐵架子上,鮮血立刻從他的戰鬥靴裏冒出來。石闖顧不得腳下疼痛,用自擺炮把兩處火滅掉,使罐體免於再度燃燒。

滅了火,他覺得自己的腳走不了道了,釘子紮在腳心上,但他還是一瘸一拐地走了出來。戰友問他傷勢怎麼樣?石闖說:“能活著出來,心裏挺高興,受點傷算是撿便宜了。”

出了103號罐,石闖繼續冷卻103號罐外壁,在火場上一共戰鬥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