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世界消防史從未有過縱深80米罐內滅火(1 / 1)

盤錦市公安消防支隊參謀長趙劍華,在7·16滅火戰鬥中最受稱道的是他始終站在火場最前沿,在濃煙熏烤、烈焰圍堵和身邊幾十次爆燃中,麵無懼色,未曾後退半步。

趙劍華說他的鎮定來自於支隊長魯曉明的科學指揮。事實上,當他來到陣地的時候,身上被嚇得出了一層冷汗。

7月17日淩晨2點30分,盤錦市公安消防支隊抵達火場。他們進入東部區域的油品碼頭陣地,趙劍華帶領兩名攻堅隊員展開火情偵察。

油品碼頭地下輸油管線不斷泄漏的原油形成一片火海,三條直徑一米,長達300多米的地麵輸油管道被大火包圍,爆炸一觸即發。趙劍華入伍20年,參加滅火戰鬥幾千次,第一次看到火在地下、地上、海麵和牆壁上燃燒。三條輸油管道已經燒變形,馬上就要爆了。外行人看火苗高不高,內行人看油罐、油管變沒變形,變形就會發生大爆炸。

更可怕的是,離燃燒帶僅有30米之隔的船舶燃料供應公司的院內堆放著1100多桶成品燃料油、7個燃油罐,以及機油庫與潤滑油成品庫各一座。這裏即將發生的不是爆炸,是連鎖爆炸,說萬分危急一點不誇張。趙劍華命令特勤大隊6台高噴車自成供水體係,出4支泡沫槍撲救地麵流淌火,阻止火勢向燃料公司方向蔓延。利用2門自擺水炮冷卻熊熊燃燒的輸油管道。在倉庫院內架設6支水槍實施冷卻。

火勢剛剛被壓製下來,東側輸油管發生爆燃。油蒸氣被阻遏之後集聚到一定壓力必然爆發。爆燃發生時,趙劍華清楚地記得現場的情景。攻堅組的6位官兵出於本能,忽地把泡沫槍抬過了頭頂,但沒人退卻,也沒人扔下槍。瞬間,火亂了,身前左右全是火浪。趙劍華站在戰鬥最前沿,靈活應戰,果斷指揮。7點30分,原油碼頭大火完全被撲滅,轉入監護,防止複燃。最值得慶幸的是,保住了燃料倉庫的成品油未被燒爆,否則東部區域將成為最大的一片火場,誰也救不了。

17日上午10點30分,盤錦市公安消防支隊接到總指揮部命令,增援大連支隊撲救103號罐火災。毫無疑問,那裏是最危險、最困難的陣地5,也是大連市公安消防支隊生死決戰的危難之地。在部署外圍冷卻力量之後,魯曉明支隊長命令盤錦支隊第一攻堅組攜帶一支泡沫炮從罐體爆炸形成的坍塌處進入,強行攻擊罐體內部。

去過7·16火場的人都知道,人站在距離103號罐100米處仍然感受到火焰和罐壁高溫產生的強烈的輻射熱,進入罐體該是何等酷烈的考驗。現場所有人都在攻堅隊員走向罐體那一刻揪緊了心。攻堅隊員越走進罐體,大家心跳得越劇烈。攻堅隊員向燃燒的罐體坍塌處的斜坡噴射泡沫,“轟”的一聲,罐內火勢增大,撲向攻堅組的4個人。這4位官兵堪稱無畏勇士,沒後退一步,繼續往前推進,要求加大泡沫量。坍塌處的火勢減弱,第一攻堅組毅然向罐內挺進。11點30分,魯曉明支隊長命令董成龍、茹誌強、李增祥組成第二攻堅組,蔡東輝、劉明明、張寶組成第三攻堅組,進入罐體內協助第一攻堅組滅火。

他們進入罐底後,第二攻堅組在罐區東南側架設自擺式泡沫炮陣地,第三攻堅組用泡沫槍掩護。戰鬥中,罐內發生十幾次爆燃,每次爆燃都使腳下的浮頂產生劇烈晃動。官兵的戰鬥靴被浮頂的高溫烤焦了。差不多每隔一分鍾,他們就要往對方身上和水帶上噴射泡沫液冷卻降溫。3個小時之後,他們與大連支隊官兵並肩作戰,使罐內火勢得到控製。到場的公安部消防局專家重新部署戰術,攻堅組官兵撤出罐體。

他們從罐體走出後,外麵的官兵擁上前,和攻堅組成員緊緊擁抱,大家淚水飛濺。沒去過7·16火場的人,理解不了官兵們生裏赴死、死裏逃生的艱難曆程,他們比親兄弟還要親。

趙劍華說,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創造了世界消防史前所未有的80米縱深油罐內滅火的先例。

趙劍華在火場上的無畏表現,受到在場領導的讚揚。他不僅無畏,還有大局觀念,安排盤錦支隊投入力量為沈陽、鞍山、鐵嶺支隊實施供水保障。

趙劍華用手機拍下了一張照片,那是滅火戰鬥結束,離開大連前拍攝的103號罐的內景。罐內如同一個偌大的足球場,空寂無人的罐壁在駭人的沉默中袒露焦痕。你分明可以看到罐內的每一寸地麵都寫滿了故事,所有的鋼鐵部件都在幾天幾夜的尖嘯中突然靜寂。照片上的一側坍塌的半圓形罐體,如同古羅馬時期的競技場,罐壁處處長滿了眼睛,張著無聲如洞的嘴巴。總之,這張照片有說不盡的意味。

趙劍華把這張照片設成筆記本電腦的屏保圖片,他常常反鎖辦公室的門,看這張圖片,一看就是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