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十四章 巳初(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如果有仙人俯瞰整個長安城的話,他會看到,在空蕩蕩的街道之上,

有兩個小黑點在拚命奔馳,一個向南,一個向東,兩者越來越近,

然後他們在永崇宣平的路口交會到了一起。

天寶三載元月十五日,巳初。

長安,萬年縣,延興門。

橐橐的腳步聲響起,一大隊衛兵匆匆登上城頭,朝北方跑去。這一長串隊伍的右側恰好暴露在東邊的朝陽之下,甲胄泛起刺眼光芒。遠遠望去,好似城牆上緣鑲嵌了一條亮邊。

為首的是延興門的城門郎,他跑得很狼狽,連係鎧甲的絲絛都來不及紮好,護心鏡就這麼歪歪斜斜地吊在前胸,看起來頗為滑稽。可是他連停下來整理儀容都不肯,一味狂奔,表情既困惑又緊張。

就在剛才,他們接到了一封詭異的來信。這封信是由一個叫阿羅約的胡人送來的,上麵隻寫了一句話:“天子在延興北縋架。”還有一個靖安都尉的落款。城門郎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天子?天子不是在勤政務本樓上嗎?怎麼會跑到那裏去?這個靖安都尉又是誰?

可莫名其妙不等於置若罔聞。消息裏有“天子”二字,城門郎無論如何都得去檢查一下。尤其是在這個非常時期,一點疏漏都不能有。

他連忙調集了十幾個衛兵,披掛整齊,自己親自帶隊前往查看。隊伍沿著城頭跑了一陣,遠遠已經可以看到那個巨大的縋架。城門郎手搭涼棚,擋住刺眼的光線,隱約看到縋架旁邊似乎趴著一個人,一動不動。

那人穿著赤黃色的袍衫,頭發散亂,附近地上還滾落著一頂通天冠……看到這裏,城門郎心裏咯噔一聲,看來那封信所言非虛。他步伐交錯更快,很快便衝到了縋架旁邊,距離那人還有數步之遠時,突然又停住腳步,謹慎地觀瞧。

雖然城門郎從未見過天子的容貌,可這袍衫上繡的走龍,通天冠前的金博山,足上蹬的六合靴,無一不證明眼前這人的至尊身份。他哪敢再有半分猶豫,趕緊俯身恭敬地把那位翻過身來。

天子仍舊昏迷不醒,不過呼吸仍在。城門郎簡單地做了一下檢查,發現他除了額頭有瘀痕之外,並沒什麼大傷,這才放下心來。

這時旁邊士兵傳來一陣呼喊。城門郎轉過頭去,發現在縋架外側,還吊著一個歪歪斜斜的大藤筐,裏麵躺著一位同樣不省人事的美豔女坤道。更奇怪的是,在藤筐旁邊的絞繩下端,吊著一具男子的屍體,在城牆上來回擺動。

城門郎把頭探出城牆去,看到護城河的冰麵上多了一個大窟窿,說明有人曾在這個位置跳下去過。

這麼一個詭異的格局,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這並不是最要緊的事,當務之急是把天子趕緊送回宮去,想必那邊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城門郎想到這裏,不由自主地朝北方望去。天亮之後,城內的視野變得非常清晰。那太上玄元燈樓已消失不見,濃重的黑煙在興慶宮的方向呼呼地飄著,蔚藍的天色被弄汙了一角。

城門郎直起身子,從手下手裏接過旗子和金鑼,先是敲響大鑼,然後對著距離最近的一座望樓迅速打出信號。這個信號很快被望樓接收到,然後迅速朝著四麵八方傳去。一時之間,滿城望樓的旗幟都在翻飛,鑼聲四起。若有人聽明白,會發現它們傳遞的都是同一則消息:

“天子無恙!”

陳玄禮怨毒地注視著眼前這個被人攙扶的獨眼男子,恨不得上去一刀劈死。就是這個人,在百官之前把自己打昏;就是這個人,公然挾持了天子而走;就是這個人,讓整個長安陷入極大的動蕩。

對於一位龍武軍的禁軍將領,沒有比這更大的侮辱了。

現在隻消將指頭微微屈下半分,這個犯下滔天罪行的家夥就會變成一隻鐵刺蝟。可是陳玄禮偏偏不敢動,天子至今下落不明,一切還得著落在張小敬身上。這個渾蛋還不能死。

想到這一點,陳玄禮微微斜過眼去,永王就站在他的身旁,袍子上一身髒兮兮的煙汙。這位貴胄的眼神死死盯著前方,也充滿了憤怒的火焰。

陳玄禮想起來了,據說去年曾經有過一次大案,好像就和張小敬和永王有關,永王還吃了一個大虧,張小敬也被打入死牢。難怪之前在摘星殿內,張小敬會把永王單獨挑出來殺掉。

不過永王的運氣可真不錯,居然從張小敬的毒手裏活了下來。雖然陳玄禮對他如何逃生這件事,心中不無疑惑,可既然他還活著,就不必節外生枝——眼下天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張小敬,你已經被包圍了,還不快快說出,你的同黨把天子挾持到了何處?!”陳玄禮中氣十足地喝道。

聞染和岑參一聽,臉色同時一變。他們可沒想到,張小敬居然挾持了天子?這可真是潑天一般的大案了。可驚歸驚,聞染抓著張小敬的手,反而更緊了一些。她悄聲對岑參道:“岑小哥,你快過去吧,我們不能再連累你了。”岑參這次沒再說什麼豪言,隻是沉沉地“嗯”了一聲。

挾持天子,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不止會延禍到他一人。岑參就算自己不怕死,也得為家族考慮。

可他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麼反應,封大倫已經一馬當先,怨毒地一指他們兩個,大聲喝道:“他們兩個是張小敬的幫凶!所有的事,都是他們搞出來的!”

封大倫並不清楚興慶宮到底發生了什麼,可他知道事涉天子,一定是驚天大案,必須得趁這個機會把這些家夥死死咬死!有多少髒水都盡量潑過去。

封大倫這一指控,讓隊伍裏一陣騷動。陳玄禮抬起手厲聲嗬斥了一下,轉頭再次喝道:“張小敬,快快說出天子下落,你還可留一個全屍!”永王站在一旁,雙手垂在袖子裏,眯著眼睛一言不發。

聞染咬著嘴唇,決定陪恩公走完這最後一段路。她忽然發覺臂彎一動,張小敬已經抬起了脖子,嘶啞著嗓子說道:“你先放他們兩個人走,我再說。”

陳玄禮大怒:“你這狗奴,還想討價還價?!”

“是。”

張小敬知道這一回決計逃不脫了,即使他現在表明身份解釋,也無濟於事。無論是陳玄禮、永王還是封大倫,都絕不會相信,也絕不會放過自己——但聞染和岑參是無辜的。

陳玄禮捏緊劍柄,怒氣勃發。封大倫生怕他妥協,連忙提醒道:“陳將軍,這個死囚犯之前犯下累累血案,異常狡黠凶殘,給他一絲機會,都可能釀成大禍。”他又轉頭對永王恭敬道:“這一點,殿下可以佐證。”

永王冷哼了一聲,既沒反對,也未附和。封大倫覺得挺奇怪,永王對張小敬恨之入骨,為何不趁這個絕佳的機會落井下石?他轉念一想,立刻明白了,反正眼下這局麵張小敬死定了,永王自矜身份,不必再出手。不過永王不願出手,不代表他不願意見別人出手,這時可是送人情的最好時機。

封大倫計議已定,一步踏前:“張小敬,你如今犯了不赦大罪,身陷大軍重圍,還敢抱持這等癡心妄想?我告訴你,如果你不說出天子下落,今天會死得很慘!不隻是你,你身邊的人會更慘!那個叫聞染的小娼婦,咱熊火幫每人輪她一遍,起碼三天三夜,她身上每一個洞都別想閑著!”

說到後來,封大倫越說越得意,越說越難聽。他對天子下落並不關心,隻想徹底激怒張小敬,好讓龍武軍有動手的理由。不看到五尊閻羅的屍體,封大倫的內心便始終無法真正平靜下來。

陳玄禮聽封大倫越說越粗俗,不由得皺緊了眉頭,不過也沒出言阻止。他也想知道,這種話到底能不能逼出張小敬的底線。

封大倫唾沫橫飛,說得正高興。張小敬突然掙脫了聞染和岑參的攙扶,整個人向前三步挺立起了身體,獨眼重新亮起了鋒銳的殺意。封大倫猝不及防,嚇得往後一跌,一屁股癱坐到了地上,那種深入骨髓的恐懼重新彌散在四肢百骸。

張小敬身體搖搖欲墜,剛才那一下隻是他強撐著一口氣。聞染衝上來要扶他,卻被他輕輕推開,他向對麵開口道:

“陳將軍,昨天的這個時辰,李司丞把我從死囚牢裏撈出來,要求我解決突厥狼衛。你猜他用了什麼理由來說服我?”張小敬的聲帶剛剛恢複,嘶啞無比,就像是西域的熱風吹過沙子滾動。

陳玄禮一愣,不知道他為何突然說起這麼一個無關話題。張小敬沒指望他回答,自嘲地笑了笑,繼續道:

“他先拋出君臣大義,說要赦免我的死罪,給我授予上府別將的實職,又問我恨不恨突厥人,給我一個報仇的機會。但這些東西,都沒有打動我。真正讓我下決定幫他的,是他說的一句話——今日這事,無關天子顏麵,也不是為了我李泌的仕途,是為了闔城百姓的安危!這是幾十萬條人命。”

移香閣前一片安靜,無論是將領還是龍武軍士兵,似乎都被張小敬的話吸引住了。他們都有家人住在城中,都與這個話題密切相關。

“我做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所為不過兩個字:平安。我孤身一人,隻希望這座朝夕與共的城市能夠平安,希望在這城裏的每一個人,都能繼續過著他們幸福而平凡的生活。所以我答應了李司丞,盡我全力阻止這一次襲擊,哪怕犧牲我自己也在所不惜。”

說到這時,張小敬伸出右拳,在左肩輕輕一擊。這個手勢別人不知就裏,陳玄禮卻看得懂。他出身軍中,知道這是西域軍團的呼號禮,意即九死無悔。

可是這又能代表什麼呢?陳玄禮毫不客氣地反駁道:“炸毀太上玄元燈樓,火燒勤政務本樓,戕殺親王,挾持天子,這就是你所謂的平安?”

“陳將軍,如果我告訴你,昨日到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履行靖安都尉的職責,在極力阻止這些事,你會相信嗎?”

陳玄禮怒極反笑:“你在眾目睽睽之下,與蚍蜉稱兄道弟,如今說出這種鬼話,欺我等都是三歲小兒嗎?”封大倫也喝道:“你當初殺死萬年縣尉,我就知道是個嗜殺無行的卑劣之徒。如今僥幸蒙蔽上司,混了個靖安都尉的身份,非但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死到臨頭才想起來編造謊言乞活,真當我等都是瞎子嗎?”

他句句都扣著罪責,當真是刀筆吏一樣的犀利功夫。就連陳玄禮聽了,都微微頷首。

張小敬歎了口氣,知道要解釋清楚這些事情,實在太難。周圍這些人,不會理解自己的處境,更不會明白今天他做出了多麼艱難的抉擇。

能夠證明張小敬在燈樓裏努力的人,魚腸、蕭規和那一幹蚍蜉都死得幹幹淨淨。隻有太真和檀棋,能間接證明其清白,可是她們會嗎?即使她們願意證明,天子會信嗎?即使天子相信,朝廷會公布出來嗎?

張小敬太熟悉這些人的秉性了。今天這麼一場轟動的大災劫,朝廷必須要找到一個罪魁禍首,才能給各方一個交代,維護住體麵。蕭規已死,對他們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把張小敬拋出去做替罪羊——哪怕他們對他的貢獻心知肚明。

上到天子,下到封大倫,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推動這件事。張小敬實在想不出,自己還有什麼解脫之道。

長安大城就好似一頭狂暴的巨獸,注定要吞噬掉離它最近的守護者。想拯救它的人,必然要承受來自城市的誤解和犧牲。

張小敬仰起頭來,看了看清澈如昨日此時的天空,唇邊露出一絲笑意。他撣了撣眼窩裏的灰塵,低下頭,看著陳玄禮緩緩道:“罷了,人總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告訴你吧,蚍蜉已經死絕,天子和太真坤道平安無事。”

“在哪兒?”

“先讓這兩個人離開,我才會說。”

張小敬一指聞染和岑參,擺出一個坦蕩的姿態。既然結局已經注定,他放棄了為自己辯說,隻求他們能夠平安離開。

不料封大倫又跳了出來:“陳將軍不要相信他!這家夥手段殘忍,包藏禍心!如今突然說這種話,一定還有什麼陰謀!”

陳玄禮盯著一臉坦然的張小敬,有些猶豫不決。這時永王卻忽然開口道:“以父皇安危為重。”

陳玄禮和封大倫同時愕然,永王這麼一說,無異於同意放走聞染和岑參。不過他的這個理由出於純孝,沒人敢去反對。

於是陳玄禮做了幾個手勢,讓士兵們讓出一條通道來。聞染發出一聲淒厲的哭聲:“恩公,你不能拋下我一人!我不走!”死死抓住他的胳膊。張小敬愛憐地摸了摸她的頭,叮囑道:“咱們第八團就這點骨血,替我們好好活下去吧。”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去,猛地切中了聞染脖子。聞染嚶嚀一聲,昏倒過去。

張小敬對岑參道:“麻煩你把她帶走吧,今天多有連累。”岑參這時不敢再逞什麼英雄,知道再不走,會惹出天大的麻煩,便沉默著攙起聞染,往外走去。

封大倫有些不情願,不過他轉念一想:先把張小敬弄死,至於聞染嘛,隻要她還留在長安城,日後還怕沒熊火幫折磨的機會嗎?

岑參托著聞染,慢慢走在龍武軍士兵讓出的通道間。兩側的士兵露出凶狠的神情,岑參隻能盡量挺直胸膛,壓服心中的忐忑。他走到一半,忽然回頭看了一眼,看到張小敬仍舊筆直地站在原地,雙手伸開,那一隻獨眼一直注視著這邊。

出於詩人的敏感,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張小敬已心存死誌。隻要聞染一離開視線,他與這世界上的最後一根線便會斷開,從此再無留戀。岑參雖然對這個人不甚了解,可從與聞染、姚汝能等寥寥幾人的接觸,知道他絕非封大倫口中的一個卑劣凶徒那麼簡單。背後的故事,隻怕是山沉海積。

他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英雄末路,悲愴絕情,這是絕好的詩材。可惜詩家之幸,卻非英雄之幸,強烈的情緒在他胸膛裏快要爆炸開來。

就在這時,忽然遠處傳來金鑼響動,鑼聲急促。一下子,移香閣前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他們看到遠處望樓上旗號翻飛,而且不止一處,四麵八方的望樓都在傳遞著同一個消息,整個長安上空都幾乎被這消息填滿了。

有懂得旗語的人立刻破譯出來,稟報給陳玄禮:“天子無恙。”陳玄禮又驚又喜,忙問詳情,可惜望樓還沒來得及提供更詳盡的細節,隻知道是延興門那邊傳來的消息。

封大倫飛速看向張小敬,臉上滿是喜悅。天子無恙,這家夥已經失去了最後一個要挾的籌碼,可以任人宰割了!

張小敬微微苦笑一下。給延興門傳消息的是他,結果沒想到這個善意的舉動,卻成了自己和另外兩個人的催命符。

但他束手無策。

“李司丞,那件事沒辦法告訴你了,但我總算履行了承諾。”張小敬喃喃自語,閉上了眼睛,迎著鋒矢,挺起胸膛朝前走去。

封大倫壓根不希望留活口,他一見張小敬身形動了,眼珠一轉,立刻大聲喊道:“不好!欽犯要逃!”

龍武軍士兵們的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猛然聽到這麼一句,唰地下意識抬起弩機,對著張小敬就要扣動懸刀。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個聲音忽然從人群後麵飛過來:

“住手!”

“安祿山?”

李泌對這個名字很陌生。隊正趕緊又解釋了一句:“他是營山雜胡,張守珪將軍的義子。”

一聽是胡人,李泌眼神一凜。胡人做節度使,在大唐不算稀罕,但也絕不多見。安祿山能做到這個位子,說明很有鑽營的手段。可是,這家夥不過一介新任平盧節度使,怎麼敢在長安搞出這等大事?實在是膽大到有點荒唐。李泌總覺得道理上說不通,其中必然還有曲折。

“平盧留後院在哪裏?你隨我去。”李泌舉步朝外走去,隊正雖然不情願,但看他殺氣騰騰,也隻能悻悻跟從。

守捉人的據點對麵,就是十座留後院。這裏是諸方節度使在京城的耳目和日常活動所在,平時儼然是一片獨立區域,長安官府管不到這裏。可今天街巷裏忽然多了一批旅賁軍士兵,氣勢洶洶地朝著裏麵開去,驚動了不少暗處的眼睛。

這裏的人在京城消息靈通,看到這支隊伍,不免聯想到興慶宮那場大亂。於是他們交換了一下疑惑的眼神,卻都不敢發出聲音。

在隊正的引領下,李泌率眾徑直來到西側第三所。這一所留後院的正中,飄動著一麵玄邊青龍旗,青色屬東,玄邊屬北,恰好代表了平盧節度的方位所在。

一名旅賁軍士兵走到門前,砰砰地拍打門板,不一時,出來一位褐袍的中年人。這中年人眉粗目短,頗有武人氣度,但笑起來卻像是一位圓滑的商人。他一開門,沒等李泌開口,便深深施了一揖,口稱萬死。

李泌之前預想了平盧留後院的種種反應,可沒想到居然是這樣。他眉頭一皺,不知該說什麼才好。那中年男子已經直起身來,笑眯眯地自報了家門。

原來他叫劉駱穀,是這平盧留後院在京城的主事人,安祿山的心腹。李泌一聽,立刻收起了輕視之心。這主事人上至百官動態,下至錢糧市易,無所不打聽,手眼通天,雖無官身,勢力卻不容小覷。

李泌冷冷道:“你口稱萬死,這麼說你們早知道我的來意嘍?”劉駱穀還是滿臉堆笑,隻說了兩個字:“寄糶。”

一聽這兩個字,李泌的臉色便沉下去了。

大唐的朝中官員,經常會涉及一些不宜公開的大宗交易。為了避免麻煩,他們往往會委托一些豪商代為操作,收支皆走商鋪賬簿——謂之“寄糶”。後來慢慢地,各地留後院也開始承接這類業務,他們是官署,沒有破產之虞,而且節度使自掌兵權、財權,外人難以插手,保密性更高了一層。

劉駱穀這麼一說,李泌立刻聽懂了。守捉郎在平盧留後院過的賬,其實是朝中某一位大員寄糶。這一位大員在京城之外的地方雇用守捉郎,但費用是走平盧留後院的賬。這樣一來,用人走京外,劃賬走京內,人、錢是兩條獨立的線。無論怎麼折騰,這位大員都可以隱身事外,穩如泰山。

他唯一漏算的是,沒想到劉駱穀這麼幹脆地把自己給出賣了……

李泌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你們為何這麼幹脆就把寄糶之人給賣了?”

劉駱穀正色道:“寄糶之道,講究誠信。本院雖從來不過問客戶錢財用途,但若覺察有作奸犯科之事,也有向朝廷出首之責。昨夜遭逢劇變,惶惶不安,院中自然要自省自查一番。安節度深負皇恩,時常對麾下告誡要公忠體國,為天子勞心,若他在京,也會讚同在下這麼做。”

他說得冠冕堂皇,但李泌聽出來了,這是把留後院的責任往外摘,還暗示安祿山並不知情,而且他有聖眷在,不宜追究過深。這位劉駱穀倒真是個老手,消息靈通不說,一聽到風聲,立刻做好了準備,痛痛快快地表現出完全配合的姿態。

李泌確實不認為安祿山會參與其中,一個遠在偏僻之地的雜胡,能折騰出多大動靜?他現在最急切要知道的,是這位寄糶大員是誰。不料劉駱穀搖搖頭:“寄糶是隱秘之事,大員身份對我們也是保密。不過賬上倒是能看出來一二。”

說完他亮出一本賬簿。這賬簿不是尋常的卷帙,而是把蜀郡黃麻紙裁成一肘見長的一片,片片層疊,再以細繩串起,長度適合係在肘後,適合旅途中隨時查閱。一看這規製,李泌便知道定然不是偽造。

這是本總賬,裏麵隻記錄了總額進出,沒有細項。劉駱穀說他們隻按照客戶指示定向結款,至於這錢如何花,他們不關心——不過對李泌來說,已經足夠了。

要知道,從突厥狼衛到蚍蜉,從猛火油到闕勒霍多,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計劃。近百人的吃喝住行、萬全屋、工坊、物料、裝備、車馬的采買調度、打通各處官府關節的賄賂、打探消息、遮掩破綻的酬勞,可以說,每一個環節的耗費,都是驚人的數字。

這麼昂貴的一個計劃,不可能是蚍蜉那夥窮酸的退役老兵能負擔得起的。這也是李泌一直認為他們幕後必還有人的理由之一。

守捉郎和平盧留後院在天寶二年的交割超過一萬貫,其中京城用度隻有兩千貫。換句話說,這本總賬上如果有八千貫左右的收支,八成是那位神秘寄糶人的手筆。

劉駱穀和李泌很快就找到了這一筆賬:八千六百貫整,一次付訖,時間是在天寶二載的八月。

天寶二載九月,朔方留後院第一次傳來消息,突厥狼衛有異動。同月靖安司成立,在各衙各署調撥人員。時間上與這一次支付恰好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