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4、拜謁路遙墓(1 / 1)

◇白忠德

我是懷著敬畏之情去朝拜路遙墓的。

路遙的墓就建在延大後麵的山上。沿著延大窯洞右側的那條曲曲折折的小路爬上去,前行約摸半裏,便可見到一個橢圓形的土坪,路遙墓就坐落在這塊不大的土坪上。墓不大,是用條石砌成的,像個蒙古包。碑也不高,沒有墓誌銘,更沒有花鳥龍鳳類的裝飾物,隻刻著“路遙之墓”這四個遒勁灑脫的大字。

山是陝北典型的土山,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生著些耐旱的植物,但大片大片的褐黃仍隨處可見。墳前的芨芨草、沙蒿蒿生得淺淺的,栽種的幾棵鬆樹也顯得病蔫蔫的,陪伴路遙墓的是悠悠飄過的白雲,墳頭嬉戲的陽光,小鳥的啁啾,以及蟲兒的低吟;山下延河渾黃的河水緩緩向東流去,河對岸那一個個饅頭似的山頭,一抹一抹地延伸向遠方,延大學子的讀書聲亦能清晰可聞。

路遙是著名作家。讀他的作品能給人一種奮進的力量和觸及靈魂的思考。《人生》、《平凡的世界》這些碑一樣的作品以及他短暫而輝煌的生命本身,還有那堅忍執著抗爭不已的硬漢子氣概,都向世人昭示出一種崇高和永恒。相比之下,他的墓卻是這樣的簡單樸素,如同作家本人一樣,這是我絕對沒有想到的。我被這種偉大的樸素震撼得幾乎落了淚。我突然想起了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托翁的墓就建在遠離塵囂的林蔭裏,隻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也沒有墓誌銘,而這便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感人的墳墓”。我不敢說路遙的才華、影響和成就比托翁大,然而作為偉人,他們的精神在許多方麵是相通的。看來,陝北的父老鄉親是最理解他們的兒子的,最終讓生於斯長於斯的作家路遙魂歸黃土地,並用這種樸素的方式作為作家永遠的安息之地。

路遙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留下了三百多萬字的豐厚遺產。他是為謳歌他所摯愛的黃土地而累死的。他太需要休息了,然而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打擾作家的寧靜。路遙畢業於延大,也長眠於延大。延大學子喜歡有事沒事地來這裏坐坐,或看書或思考;也常有全國各地的文學愛好者或是作家的忠實讀者慕名而來,他們總要折些花草或是點上支煙放在碑前。一位外地的文學愛好者把一大束藍格茵茵的野花插在碑前,又一連點燃了五支煙;一位女大學生將那把自己心愛的雅致的扇子打開,端端正正地擺在墓前——她是想天太熱又沒有樹遮陰,作家非常需要這樣的扇子……

現在,我終於站在這位精神教父、文學導師的墓前,似乎想了許多,又似乎什麼也沒想,大腦一片空白,純潔得如同一張白紙,不敢存有一點私心雜念,整個身心都被一種攝人魂魄的力量裹挾著。我直直地、久久地站在碑前,然後,邁著沉重的步子繞墳三圈,又對著墓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