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3、見微知著的啟示(1 / 1)

◇李欣軍

工作後,自己一直從事新聞編輯工作,也多與文字有關。參與校慶係列叢書的編撰工作以來,有幸與我校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有過交往,對其間發生的幾件小事深有感觸。

第一件事情是源於建築學院退休教授劉寶仲那篇“緬懷前輩/追憶郭毓麟教授”稿件。稿子送過來不幾天,劉老師再次來到編輯部,手裏拿著一張紙。坐畢,老先生鋪開紙,指著上麵寫的一段話,很認真地告訴筆者:我考慮了好幾天,這段話還是應該添上,就添在原文的第7頁第6行。這些內容,對我校這個階段的曆史很有見證意義。言畢,劉老師特意補充了一句:麻煩你了!

第二件事情是關於環工學院退休教授於泮池老先生的。一日,筆者從宣傳部領導手裏接到寄自北京的一封信。打開一看,是一篇足足19頁的“感悟建大”手寫應征稿件,字跡工整。看畢,甚感行文流暢,筆法不凡。剛在電腦上輸完,接到一個電話,話筒裏傳來一位老人的聲音,他就是於泮池老先生。在確認信件已經收到後,老先生不無歉意地告訴筆者,由於自己年屆八十,行動不便,已很少寫字,對文字多有生疏,文中難免有紕漏之處,希望包涵。最後,老人再三囑咐筆者:在文中某處有一個別字,千萬要改過來。再三表示謝意後,老人掛斷了電話,而筆者一時卻陷入了沉思。

第三件事情和人文學院退休的曾孝威教授有關。曾老師是校報“科技縱橫談”欄目主持人,主持該欄目以來,曾老師每次大都早早地將精心寫好的文章拿到編輯部。當著我們的麵,曾老師會將稿子仔細地通讀一遍。對文中的某些表述,曾老師也會和我們幾個年輕人探討,不妥之處就當場改正。對於我們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曾老師會不厭其煩地解釋清楚,或將表述修改得更為通俗易懂。

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筆者似乎也從這些瑣事上看到了老先生們受人尊敬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