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18、讀書的偏見(1 / 1)

◇雒永

初知賈平凹是在高二時,宿舍有一小說癡狂者讀過《廢都》後,對宿舍眾兄弟大侃特侃,言《廢都》中一種文字太多,讀著讀著便出現“□□□□□□(此處作者刪去五百字)”之類,每每此時,他臉上就多有怪笑。那時,我認為小說家若以這類文字作為噱頭去吸引讀者眼球,其水平也高不到哪裏去。後又讀了幾本賈平凹的散文,亦認難稱佳作,再後來對他的書都敬而遠之了。

去年夏天,我在環城公園閑逛時遇見某高校一退休教授。攀談之間言及賈平凹,對他講了我對《廢都》的看法。雖未拜讀此書,僅憑聽來的隻言片語評論一番,我亦頗為得意。老教授沉吟良久,言道:“《廢都》中那種文字是有些多了,這也是許多人對此書大加批評的原因之一,但年輕人讀書若隻盯著這些,恐不是什麼真正的讀書。《金瓶梅》不也一樣麼?但該書堪稱奇書的原因恐怕不是因有那種描寫吧。”教授一席話,使我一時之間不置可否。回校後,租來《廢都》通讀,慢慢感覺有了底氣後方悟,這些底氣是需稍待時日方能品出滋味的,由自己去判斷總比僅聽他人正一詞反一語而更易做出公正評判。由此,我知道先前的偏見是太誤導我了。

那麼,什麼是讀書的偏見呢?我一直偏愛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麵對其他人的此類小說我總不屑一顧,隻憑直覺或略讀幾頁,便感到膚淺與無聊。這種個人喜好並不算得讀書的偏見,當你在讀某本書之前或期間,而拿了別人的成見去套用並不可自拔,那才是真正的偏見。此時,你缺乏理智的見解,他人的觀念充斥著你的腦海,迫使你不去接近書的本質。這樣讀書隻能是徒勞——作者期望傳達給你的信息已被你預先過濾了,你搜尋的隻是對受他人影響的成見的印證。這是對作品的偏見,更是對作者的偏見。正如許多歌迷對歌手的癡狂與厭惡超過其歌曲本身一樣。陳丹青說的“隻有藝術作品,沒有藝術家。”或許能矯正後者。而對前一種偏見,似乎還難以有效應對,尤其是當這種偏見來源於權威的聲音時,就更加難以逾越。此時,大概我們應該聽聽作者怎麼說,最好莫過於進入書籍本身,那是作者自己最有力的表白。

《廢都》我後來沒有再讀,不是因為偏見,而是覺得自己資曆還不夠,還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