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9、【熱點】講座:打造人文情懷(1 / 1)

◇李欣軍

3月26日晚,西大文學院院長李浩博士以“唐詩的現代魅力”為題,讓在場的師生從現代文化的角度對唐詩進行了一次觸摸。至此,西安建大近年來舉辦的素質教育講座已近兩百場。作為對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的嚐試,該校以這種方式先後邀請了省內外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和各界名流進入校園與師生直麵交流,內容廣涉科技、文藝欣賞、國際形勢、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並更多地偏重於人文科學,以此打造更高品位的校園育人環境。在係列講座舉辦期間,曾多次出現“爆棚”情形,受歡迎的程度連舉辦方都有些始料未及。

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在高校內早已風起雲湧,但這些研究和探索仍然亟待深入。尤其是在人文氛圍相對稀薄的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府內,更需要將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進行有機融合,這樣才能更為有效地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舉辦以人文科學為主導的素質教育係列講座,則是其有效途徑之一。據了解,在社會工作中,基礎專業技能僅占技能總量的20%,社會發展賦予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培養人才的品質、思維、生活方式、工作態度的使命,並以此適應時代遞變所產生的要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上不難發現,“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畢業生才是備受眼球關注的“寵兒”。

同時,在理工科院校內,大學生對人文知識體係支撐的呼喚也日趨迫切。但人文素質的養成絕非一蹴而就,要想從根本上得以提升,尚需從教育製度、學科建設等諸多方麵進行更為細化的調整。目前,西安建大試行中的彈性學製、摸索中的輔修專業都是有益的嚐試,而素質教育講座則無疑為這些改革擴大了現實可能性。無論如何,素質教育係列講座的舉辦給大學生帶來了廣泛接觸人文科學的機會,已日漸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有效載體。

誠然,充斥大學生周圍的,大多數仍是CET、GRE、C++、考研書籍等“更為現實的選擇”。而當暫時拋開學業的壓力、放下專業課的牽掛,步履輕快地走進講座現場時,心中湧動的依然是那份對於人文知識的不舍情懷。那絲絲入扣的銜接、婉轉曲折的思緒、高山流水的意境,分明給了聆聽者更多的精神享受、頓悟和激情湧動。於是,我們忘不了與賈平凹、陳忠實、肖雲儒等名家直麵交流時那久久難以散去的人群,也忘不了分析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時人頭攢動、掌聲雷鳴的場麵,還忘不了接受傳統文化熏染時那時而沉思時而會心一笑的瞬間……

在一次人才招聘會上,某用人單位告訴筆者,來理工科院校招聘文科生的原因是,這裏的文科生往往具有理工科學校特有的嚴謹作風和自身專業發展需要的憂患意識。在理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裏,著力營造的人文氛圍是否可以造就理工科學生更多的發散性思維和社會認知度?筆者尚不知最終的答案,但校園頻頻推出的素質教育講座所傾力打造的人文情懷,無疑正朝著這條路邁進。從近兩百場講座的整體效果來看,這一作用已有所凸顯。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已成明日黃花,大學校園裏將更多地展示出人文獨有的魅力,彼時濃鬱的學術氛圍和靈動的人文氣息將更為相得益彰。

配圖:王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