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章 繞行吉爾吉斯山脈(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從此東南千餘裏至怖(敷發反)捍國。

赭時國,方圓一千多裏,西界接臨葉河。全境東西狹窄,南北很長。土質物產、氣候狀況都與笯赤建國相同。國內有城池幾十座,各有君主長官,而沒有總的首領,全都隸屬突厥。

從此向東南行一千多裏,抵達怖捍國。

(2)塔什幹

歲月總無盡,山巒終有頭。吉爾吉斯山脈終於不在阻擋玄奘了,他便停止西行,轉而向西南。可《大唐西域記》中有“從此(笯赤建國)西行二百餘裏至赭時國(唐言石國)”,赭時國在笯赤建國西方二百餘裏(唐時距離單位),而塔什幹在希姆肯特南方偏西“贏百裏”。希姆肯特即為唐時的笯赤建國,那麼,今日的塔什幹非昔日之赭時國(石國)麼?資料證明,今日的塔什幹就是昔日的赭時國(石國)。你我會產生種種疑惑,因為《大唐西域記》中兩國(城)間位置、距離與當今測量不符。其實原因很簡單,造成兩地位置飄忽的原因,隻是由於“塔什幹”有新舊之分。“舊塔什幹”在今塔什幹西南約50公裏處,昔日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是吉爾吉斯草原與粟特地區之間的交通要衝,又因其處於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占領區與中亞綠洲城邦小國之間,乃溝通中西交通的絲綢要道,一度繁榮無比,曾是中世紀時錫爾河北的最大城市,清真寺、陵墓等古跡大都集中於此。1966年4月26日清晨的一次強烈地震幾乎將全城變為廢墟,使30萬人無家可歸。震後城市進行了大規模重建,並在市內廣場上矗立起一座特殊的紀念碑,以使人們永遠銘記住這場重大的自然災難。紀念碑是一塊巨大方石,一麵有裂縫,另一麵刻有一鍾麵,指針指在5時24分,即地震突發的時刻。

重建後的塔什幹是一座新型的歐洲化的市。從空中鳥瞰,它宛若浮在綠海上的花園,青蔥秀麗。塔什幹也是中亞惟一興建了地鐵的城市,這裏地上交通發達,地下地鐵環繞全城,交通十分方便。市內,街道寬闊,綠樹成蔭。新建的歌劇院、電視台、運動場等大型公共建築和高層住宅,造型明快,間以花園、廣場、噴水池、紀念碑等,錯落分布在新舊城中。現存的古跡有15、16世紀的宗教建築和陵墓,其中的巴拉克汗——馬德拉斯(神學院)已成為中亞和哈薩克穆斯林理事會總部。市內還設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藝術宮、博物館、公園等。工業多與棉花、紡織機械及紡織有關。

塔什幹塔

塔什幹還是國際文化交流的場所,這裏舉辦過亞非拉國際電影節、各種國際學術討論會。每年夏秋季節,世界各地遊客紛至遝來,爭睹這座名城的風采。

塔什幹的棉花生產非常聞名,工業多與棉花、紡織品及紡織機械有關。塔什幹是中亞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有數條重要的鐵路由此經過。在公路交通方麵地位亦十分重要,而且與各重要城市有航空來往。塔什幹是共和國的文化中心,烏茲別克科學院及諸如中亞石油工業研究所、中亞地質研究所、小農業研究所都設在該城。此外有19所高等院校,200多座圖書館,10座劇院,8座博物館和展覽館,也為塔什幹這座文化名城增色不少。

塔什幹地處中亞心髒地帶,驕陽之下,沙浪滾滾,故素有“荒原”之稱。因此,水在這裏顯得尤為珍貴。相傳一位美貌的公主許諾願嫁給能引水灌溉荒原的勇士,以解當地居民缺水之難。於是,一位名叫法爾哈德的勇士便設法把一塊巨石投入河中,來提高水位,引錫爾河水灌溉荒原。後來這位勇士得知公主因受騙含恨自盡,也殉情自殺了。今天,人們已從奇爾奇克河引出了一係列渠道,使塔什幹市內水渠交叉縱橫,基本解決了水的問題。現在,人們在塔什幹附近仍可見到一塊稱為“法爾哈德”的巨大岩石,不過,岩旁已同樣建起了以“法爾哈德”命名的水電站和水庫。

4、費爾幹納盆地

(1)怖捍國

怖捍國,周四千餘裏,山周四境。土地膏腴,稼穡滋盛,多花果,宜羊馬。氣序風寒,人性剛勇,語異諸國,形貌醜弊。自數十年,無大君長,酋豪力競,不相賓伏,依川據險,畫野分都。

怖捍國,方圓四千多裏,群山環繞四周。土地十分肥沃,作物茁壯茂盛,花草果木繁多,適宜放牧羊馬。氣候寒冷多風,居民性格勇烈;語言異於其它各國,體形麵貌醜陋不堪。幾十年來,該國並無最高君主,各地部帥互爭雄長,彼此不相臣服,憑借河流,據守天險,從而劃分疆域,占領城池。

(2)費爾幹納

據資料記載,怖捍國即今日中亞費爾幹納盆地,費爾幹納盆地大部分屬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這裏是昔日的大宛國,其地素以汗血寶馬和甜美的葡萄酒著稱。可令人費解的是,玄奘路經此地,並沒有留下關於汗血寶馬和葡萄酒的隻言片語。佛教對於酒肉有所忌諱,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玄奘對於葡萄酒“選擇性”忽視也便不難理解了;而汗血寶馬曾引發了漢武帝對昔日大宛國的征討,對於汗血寶馬的忽視,難道出於他對戰爭的厭惡麼?我們也隻能作此推測了。不管玄奘如何看待昔日的那場“奪馬之戰”,我們來到此處,卻不能再忽視汗血寶馬,因為有關大宛國的一切傳說,都從汗血寶馬開始。

費爾幹納盆地

《漢書》記載,大宛國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交配了,生下來就是汗血寶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脅如插翅。在中國曆史文獻中,阿哈爾捷金馬被稱為“天馬”和“大宛良馬”。據說,史書中的“汗血寶馬”即源自阿哈爾捷金馬。其原產於土庫曼斯坦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阿哈爾捷金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裏。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阿哈爾捷金馬曆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曆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

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1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個敦煌囚徒,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裏,今安匹兮龍為友。”

僅有一匹千裏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最初,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可是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麵考慮,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數萬騎兵,行軍4000餘公裏,到達大宛邊境,但初戰不利,竟慘遭兵敗,漢朝大軍隻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隻剩下十分之一二。三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帶兵6萬,馬3萬匹,牛10萬頭,率軍遠征,而且還派了兩名相馬專家隨軍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無力應戰,便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大宛每年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凱旋而歸,可是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1000多匹。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最終卻消失殆盡。從史料看,當時引進的汗血馬數量雖然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據了更大的優勢,任何的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遭受後人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胄、手提兵器,重量相當大,因此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並且由於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導致幾乎所有的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盡皆消亡。

傳說中的汗血寶馬

關於汗血馬名稱的由來,曆來爭論頗多。相傳馬在高速奔跑時體內血液溫度可以達到45℃到46℃,但它頭部溫度卻恒定在正常體溫40℃左右。據此,有關動物專家猜測:汗血馬毛細而密,這表明它的毛細血管非常發達,在高速奔跑之後,隨著血液增加5℃左右,少量紅色血漿從細小的毛孔中滲出也是極有可能的。鄭亦輝教授提出了一種猜測:流汗如血僅僅是一種文學上的形容。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豔,給人感覺是在流血,而馬肩膀和脖子是汗腺發達的地方,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汗血寶馬在疾速奔跑後肩膀和脖子流出像血一樣鮮紅的汗。

現今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量非常稀少:一共隻有3100匹左右,產於土庫曼斯坦,並當做國寶贈送他國。因此被土庫曼斯坦奉為國寶,並將汗血馬的形象繪製在國徽和貨幣上。2010年7月8日,三匹珍貴的汗血寶馬正式亮相蘇州白馬澗景區,吸引了許多蘇州市民和遊客前來觀賞,亮相蘇州的三匹汗血寶馬,身價總額高達兩千萬元人民幣,這讓許多人既驚訝又好奇,爭相與汗血寶馬拍照合影留念。

5、克孜勒庫姆沙漠

(1)大沙磧

從此西行千餘裏,至窣堵利瑟那國。窣堵利瑟那國,周千四、五百裏,東臨葉河。葉河出蔥嶺北原,西北而流,浩汗渾濁汨,汨淴漂急。土宜風俗,同赭時國。自有王,附突厥。

從此西北入大沙磧。絕無水草。途路彌漫。疆境難測。望大山尋遺骨。以知所指。以記經途。行五百餘裏至颯秣建國(唐言康國)颯秣建國。

從此向西行走一千多裏,抵達窣堵利瑟那國。窣堵利瑟那國,方圓一千四、五百裏。東境瀕臨葉河。葉河發源於蔥嶺北端,流向西北,水波浩蕩,水色渾濁,水流湍急。當地物產、風俗習慣,與赭時國相同。本國立有君主,但是依附突厥。

從這裏向西北方行走而進入大沙磧,絕無水流與植物。一片茫茫,無路可尋,四方疆界難以確定。隻有遙望大山,尋覓已故行者的遺骸,才能得知方向,辨識路徑。行走五百多裏後,抵達颯秣建國(唐語稱“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