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章 阿拉伯海南部(1 / 3)

鄭和的船隊一路向西,從印度與斯裏蘭卡島之間的保克海峽間穿行而過,繞過科摩林角,便駛入了另一片海域。當然,鄭和多次下西洋,並非一直沿用這單一路線航行,如後幾次下西洋,他就從斯裏蘭卡島南端繞道而行,或北行登陸印度沿岸,或輾轉駛入波斯灣,或一路抵達紅海,或穿越馬爾大夫群島直抵非洲索馬裏半島。這片海域是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是印度洋西北部水域。東靠印度,西沿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南麵即印度洋,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海域向北由阿曼灣經過荷姆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向西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進入紅海。包括亞丁灣和阿曼灣在內麵積386萬平方公裏。為海上交通要道。

阿拉伯海整個海域島嶼較少,沿海地區大陸架麵積狹小,僅印度半島沿岸較為寬闊,孟買以北沿岸,寬度達352公裏。主要島嶼有索科特拉島、庫裏亞穆裏亞群島、馬西拉島和拉克沙群島。阿拉伯海西部的亞丁灣是一個東西走向的狹長海灣,係由地層斷裂形成,屬於東非大裂穀的一部分。阿拉伯海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終年氣溫較高。臨近阿拉伯半島海麵由於陸地幹熱氣流的“烘烤”,水溫可達30℃以上。11月至翌年3月常吹東北季風,降水稀少,為幹季;4~10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豐沛,為雨季,在夏秋之交常發生熱帶氣旋,伴有巨風惡浪和暴雨。海流隨季風風向而變化,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呈順時針方向,冬季受東北季風作用呈反時針方向。沿岸大陸架蘊藏有相當數量的石油與天然氣有大量的砂、礫石和牡礪殼可供作建築材料用。海中生物資源也很豐富,主要食用魚有鯖魚、沙丁魚、比目魚、金槍魚和鯊魚等。

(一)鄭和的科欽

波浪反複敲打著岸邊的礁石,港口映照在夕陽的餘暉中。“嘎嘎,嘎嘎”,一陣吱嘎作響之後,在五個赤著上身的精壯漢子的操作下,一麵3米見方的碩大的藍色漁網被緩緩放入水中,漁網以四根長達3米以上的木棍繃緊,木棍的另一端收攏起來,固定在巨大的木架上,木架和木棍頂端通過長長的繩子連接,繩子的另一端從木架下垂落,用巨石繃緊,這繩索是用當地特產的椰子樹的纖維編結而成,用力拉扯著繩索的漢子們喧嘩著,似乎非常關心這一網的收獲。這是一幕與中國雲南水鄉完全相同的捕魚場景,不過,它發生在印度南部卡拉拉邦的海港城市科欽。

科欽的當地人說,中國漁網是中國人帶來的。島上有一塊介紹中國漁網來曆的石碑,上麵寫著:“大約在公元1350年至1450年,中國人從科蘭加諾爾遷居到科欽,並把這種中國漁網帶到了這裏……”在科欽半島上的印葡博物館裏,一塊介紹科欽曆史的展板上有這樣一段話,“自1341年後,佩裏亞河和帕姆巴河遭遇了可怕的洪水。兩條河在入海處吞沒大片平原,與島嶼形成了所謂的回水區。這帶來了港口和科欽的發展。來自中東(鄰近阿拉伯和波斯)、遠東(中國)和其他地區的人們開始在這裏安家落戶”。在當地人眼中,中國人是一群奇怪的人,他們總是瞬忽而來,瞬忽而去,講求禮貌卻又不和當地人有過多的交往。印葡博物館的館長是一位白發白須的老先生,坐在博物館的台階上,他慢慢地講述著科欽半島上關於中國人的傳說:很久以前,中國人駕駛著大船從海上來到科欽,他們在這裏建造佛寺、編織漁網。然後有一天,他們全部都乘船走了……

公元1350年至1450年,那正是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時間。在那時,科欽還不叫COCHIN,而叫COCHI。跟隨在鄭和身邊的馬歡,正是根據這個讀音,將之記述為“柯枝”。在馬歡眼中,柯枝是一個頗有異國風情的國度,這裏的人“頭纏黃白布,上不穿衣,下圍擰絲手巾”。馬歡所說的“擰絲手巾”,被當地人稱呼為“奧都”。奧都是一塊3米長1米多寬的布,當地男子將之像圍浴巾一樣圍在腰間。然而鄭和一行人並沒有在這裏停留太長時間,因為再往北190多公裏,就是“西洋大國”古裏。但馬歡還是對此地風俗作了詳細的記錄。

1、柯枝

(1)馬歡《瀛涯勝覽》中的柯枝國

自小葛蘭國開船,沿山投西北,好風行一晝夜,到其國港口泊船。本國東是大山,西臨大海,南北邊海,有路可往鄰國。

其國王與民亦鎖俚人氏,頭纏黃白布,上不穿衣,下圍紵絲手巾,再用顏色紵絲一匹纏之於腰,名曰壓腰。

其頭目及富人服用與王者頗同。民居之屋,用椰子木起造,用椰子葉編成片如草苫樣蓋之,雨不能漏。家家用磚泥砌一土庫,止分大小,凡有細軟之物,俱放於內,以防火盜。

國有五等人:一等名南昆,與王同類,內有剃頭掛線在頸者,最為貴族;二等回回人;三等人名哲地,係有錢財主;四等人名革令,專與人作牙保;五等人名木瓜,木瓜者,至低賤之人也,至今此輩在海濱居住,房簷高不過三尺,高者有罪,其穿衣上不過臍,下不過膝,其出於途,如遇南昆、哲地人,卽伏於地,候過卽起而行。木瓜之輩,專以漁樵及抬負挑擔為生,官不容穿長衣,其經商買賣與中國漢人一般。

其國王祟信佛敎,尊敬象牛,建造佛殿,以銅鑄佛像,用靑石砌座,佛座邊周圍砌成水溝,傍穿一井,每日侵晨,則鳴鍾擊鼓,汲井水,於佛頂澆之再三,眾皆羅拜而退。

另有一等人名濁,卽道人也,亦有妻子。此輩自出母胎,發不經剃,亦不梳篦,以酥油等物將發搓成條縷,或十餘條,或七人條,披拽腦後。卻將黃牛之糞燒成白灰,遍搽其體,上下皆不穿衣,止用如拇指大黃藤,兩轉緊縛其腰,又以白布為梢子。手拿大海螺,常吹而行。其妻略以布遮其醜,隨夫而行。此等卽出家人,倘到人家,則與錢米等物。

其國氣候常暖如夏,無霜雪。每至二三月,日夜間則下陣頭雨一二次,番人各整蓋房屋,備辦食用。至五六月,日夜間下滂沱大雨,街市成河,人莫能行,大家小戶坐候雨信過。七月才晴,到八月半後晴起。到冬點雨皆無,直至次年二三月間,又下雨。常言半年下雨半年晴,正此處也。土無他產,隻出胡椒,人多置園圃種椒為業。每年椒熟,本處自有收椒大戶收買,置倉盛貯,待各處番商來買。論播荷說價,每一播荷該番秤二十五封剌,每一封剌該番秤十斤,計官秤十六斤,每一播荷該官秤四百斤。賣波處金錢或一百個,或九十個,直銀五兩。

名稱哲地者,皆是財主,專一收買下寶石珍珠香貸之類,候中國寶(石)船或別國番船客人來買,珍珠以分數論價而買。且如珠每顆重三分半者,賣彼處金錢一千八百個,直銀一百兩。珊瑚枝梗,其哲地論斤重買下,顧倩匠人,剪斷車旋成珠,洗磨光淨,亦秤分量而買。

王以九成金鑄錢行使,名曰法南,重官秤一分一厘。又以銀為錢,比海螺靨大。每個官秤四厘,名曰答兒。每金錢一個,倒換銀錢十五個,街市行使零用,則以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