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章(1 / 3)

程副省長終於來到東江。

這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充滿了困惑的事。

到底要不要親自下來一趟,要不要幹預東江目前的工作,程副省長猶豫了很久。後來他明白,再不下來,怕就會失去機會。因為萬盛集團和國際商城這件事,他必須處理好,沒有別的選擇,隻能滿足萬盛的各項要求,將國際商城這塊肥肉喂到他們嘴裏,否則,萬盛就會變成一條狗,掉轉頭來咬他。

當官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就是坐在辦公室裏,不付出獵人的辛苦,卻可以源源不斷得到獵物。

當官最大的壞處是什麼,就是獵物太多了,身體會負重,心也會負重,時時刻刻怕被獵物反咬。現在這些獵物,反咬起人來是不講原則的,就跟他們送上門時不講原則一樣,著實令人傷腦筋。當然,程副省長相信,有此煩惱的不隻他一人,江東高層,被萬盛咬住的,大有人在。他們都是上次“陳楊”風暴中僥幸逃過一劫的人,那場驚濤駭浪,差點讓他們全軍覆沒,幸虧關鍵時刻,萬盛犧牲了自己,保全了他們這班人。

萬盛能做到這一步,不容易啊,真令他們感動,所以他們必須得拿出實際行動,回報人家。什麼叫規則,這就叫規則!

當然,隻有把萬盛的問題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完全了掉,要不然,惡夢會時時刻刻纏繞著他。

程副省長已跟萬盛高層講好,國際商城可以完全給他們,他們提出的種種條件,也都可以答應,但,雙方的關係到此為止。

“我不希望有以後,也希望你們能忘了過去。”

程副省長義正言辭道。

萬盛在這點上很講義氣,他們也知道,像程副省長這個級別的官員,開罪不起。其實對商人而言,哪一級的官員都開罪不起。

有時候你開罪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員,卻能觸動一大批官員的神經。官員的力量往往是糾合在一起的,你麵對某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麵對整個群體,這個群體是不容許你傷害他們中的任何一位的,除非他們自己要清理門戶,才可以借你的手,把某個必須踢出去的人踢出去。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萬盛做事向來是利已不損人,萬盛行事的原則,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買賣可以不成,但和氣絕不能傷。

傷了和氣等於就是傷了萬盛的元氣。

既然程副省長不願意再發展下去,他們也隻能忍痛割愛。

不過萬盛相信,程副省長是舍不得他們這個朋友的,隻不過眼下情況特殊,程副省長想化被動為主動而已。

“好吧,一切聽副省長安排。”萬盛爽快地答應了。

接下來,就該程副省長兌現諾言。甭看國際商城矛盾重重,黑洞密布,好像能難住人,那是在蘇曉敏手裏,到了程副省長手中,國際商城就什麼也不是了,它隻是一個項目,省上招商引資的一項成果。

既然是招商引資引來的,東江方麵就有義務把它建好,他也相信,東江方麵能完成此項任務。很多事看似很難,那是你把它想難了,如果你把它想簡單,它真就簡單了。

這是程副省長官場打拚多年的一條經驗,很實用。

就說國際商城吧,看似有幾家投資商在爭,其實他們爭的不是國際商城,而是自己要得的那份利益。

當利益跟項目衝突的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直接把利益給他,拿了利益還不走人,天下有這種商人?程副省長沒見過。當然,你要把這種給合法化,要隱蔽一點,巧妙一點,同時也要斬釘截鐵一點!

程副省長這次來東江,確切說,就是給包括朱廣泉在內的幾家投資商分配利益來的,隻有把他們分配舒服了,才能讓國際商城變得單純,變得沒有麻煩。

一個項目如果有了麻煩,那是很糟糕的,程副省長後悔當初沒斬釘截鐵,快刀斬亂麻把國際商城這件麻煩了掉,弄得他被動了好些年,現在,他要親手操刀,砍掉這個麻煩了。

按以前的規矩,省上主要領導來市上,市委、

市府領導是要到城外迎賓廣場那裏去迎接的,後來因為有了“陳楊”大案,省委下了一道文件,要求各市不再搞這種形式主義。但形式主義的東西什麼時候都取締不了,隻有改頭換麵。

東江一幹人早早恭候在東江大飯店,向健江、蘇曉敏、陳誌安還有四位常委站在中心位置,部門領導或唐天憶他們則站在離飯店大門較近的地方。

唐天憶是任務最重的,整個接待工作由他負責。

為做好這次接待,他已兩宿沒合眼了,公安、城管、環衛、信訪,哪一頭都不能疏忽,哪一頭都得把心操到。

人大主任榮懷山本也要來,臨出發時又打電話說,孫子發燒,他急著去醫院,不能恭迎程副省長了,請市委轉達他的歉意。一幹人中,最屬陳誌安興奮,伸著脖子,猴急地朝飯店門口巴望著。同時,他的目光不時掃向蘇曉敏,帶著某種意味。

蘇曉敏佯裝看不見,兩天前市委召開的國際商城項目討論會上,她跟陳誌安差點吵起來,原因還是光華路市場。

陳誌安提出的方案中,要將老街做為補償,讓廣泉地產做為光華路市場的新址。蘇曉敏堅決反對,她說打哪塊地的主意也不能打老街的主意,如果我們把老街開發成商業區,我們就是東江的罪人。

陳誌安卻說開發老街就是充分利用老街的商業價值,同時還能提升老街的文化品位,讓老街煥發青春。

“你都把老街開發成市場了,還有什麼文化品位?”

蘇曉敏沒想到陳誌安會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幾乎拍案而起。

陳誌安卻顯得胸有成竹,不急不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