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我和鍾老吃糊湯麵(1 / 1)

鍾明善先生是書法界的泰鬥,也是我仰慕已久的前輩。我雖是一個不能“抓筆”的,對書法一竅不通的人,但對鍾先生贈我的《鍾明善書畫集》卻情有獨鍾,愛不釋手。所以,拜謁先生成了我的一大心願。

前不久在古城西安,經陝西美術博物館館長李傑民和朋友陳俊哲的引見,我終於如願以償了。

夜幕降臨時分,在交大家屬區二村大門口,鍾老師正在送老家客人,我們剛好趕到,就這樣與先生謀麵了。

先生年齡在六十開外,頭發花白,麵孔慈祥,鼻下一叢濃黑的胡須,像書法家狂草出的“一”橫,衣著樸素潔淨。我們在先生的那間各種書籍和字畫擱得滿滿的書房裏落座。先生的關中口音很濃重也很親切,人非常隨和,舉手投足、一言一語間,全然沒有一點名人的架子和做派。我剛剛還局促不安的心理一下沒有了。傑民老師說請先生吃飯,鍾老風趣地說:“省城的飯菜吃得沒胃口了,要吃就吃你們商洛的風味吧。”李老師連聲應諾:“那就吃糊湯麵吧?”鍾老欣然應答。李老師便立即電話安排,在戲稱“商洛人辦事處”的“胖娃”開的“長春藤休閑廳”吃糊湯麵,怎麼泡黃豆,怎麼炒蔥花,認認真真叮囑了一番。

說到糊湯麵,傑民老師眉飛色舞,說他家夫人做糊湯麵要數一流,平時想吃還吃不到,隻有病了,才能享用。其實糊湯麵是商洛人過去日子苦焦時的家常飯,微火攪熟糊湯後放進麵條,熟了,操上一筷子酸菜,“海”上一大碗,吸吸溜溜美一頓。現在日子好了,糊湯麵吃得少了,偶爾吃上一次,也很講究,要泡黃豆,烙豆腐條,炒蒜苗等等。這樣做出的糊湯麵就更好吃了。傑民老師繪聲繪色地宣傳著“商洛糊湯麵”,先生早坐不住了,說:“別吊我胃口了,快走吧!”

趕到城西的“長春藤休閑廳”二樓,剛坐下抿了口商南清茶,熱氣騰騰的糊湯麵就端上來了,一人一大碗,再加一盤炒蒜苗,一碟油潑辣子。先生一句“一聞都香的要命”,就先掄開筷子了。我說:“鍾老這是在感受商洛的平民生活呢。”“不。”鍾老急忙糾正,“不是感受,是回味。”先生這一句“回味”,使在場的人都驚愕了。先生抬頭瞅瞅大夥的臉,會心地笑道:“是啊,是回味,我曾在柞水紅岩寺住過十多天哩,那兒人厚道好客,我現在都忘不了。”我們吃著,說著,笑著,話題從農村說到城市,從現代文明聊到傳統文化,從教育子女扯到辦大學(在座的就有一位鹹陽師院的院長)。先生談笑風生,思維敏捷,笑起來似孩子一樣的天真。

先生邊吃邊讚歎:“好,好,糊湯麵真算商洛的‘代表作’了,今後我要隔三差五來吃嘍。”

這一頓飯吃得大家美滋滋的,每人都吃了兩大碗。傑民老師打趣地說:“鍾老,再吃,再吃,吃的上樓看不到台階,那才叫解饞呢。”說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先生對農民兄弟有著一種十分深厚的情誼。一說到為農民辦事,他會精神抖擻。一次,省報社和衛生廳請先生吃飯,先生想婉言謝絕,當得知是為消除禽流感的影響,幫助養殖戶做宣傳,便早早去了。他和陳忠實等文化藝術界名流大口啃雞腿的大照一見報,名人效應還真使人們對雞的恐懼少了許多呢。他常說:“隻要對農民有益處,叫我幹啥都行。”從他的言談舉止裏,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先生的百姓情懷,先生對農民發自靈魂深處的滿腔熱忱,而非一些人的“作秀”而已。也正是農民樸實的生活澆灌了他的藝術之花啊!

先生鍾愛生於斯養於斯的故鄉。他的老家在鹹陽秦都北槐村,家鄉的發展,牽動著他的心。聽說當地政府要搞一個“民俗文化村”,他激動地拍著家鄉的父母官——我的摯友陳俊哲的肩,說:“小陳書記呀,抓好這個項目,你的政績會大大的!”為了這一項目,先生調動他所有的關係,從省上到中央,從國內到國外,隻要是能說上話的,他都老著臉去說。搞策劃,引資金,搶人才,忙得不亦樂乎。他欣慰地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啊,這不,前幾天日本朋友說要投資搞一片櫻桃園,你想,看民俗,賞花,那該多有詩情畫意啊!”

一頓糊湯麵,結識了一位名人,感受了一次人生的教誨,我心裏非常激動。回到家裏,又一次翻開先生的贈書,瞅著先生一幅幅俊逸的書法精品,我仿佛嗅到了先生靈魂的清香。先生的人品一如他的字:秀在其骨,清在其神;坦然健逸,樸質大雅。我在心裏說,做人,做事,我當以先生為榜樣,要向先生的那種境界去努力、努力……

200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