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3、理性為人(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原文

凡行事先自審其可,不差於宜,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當說宜易之理。若使彼語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來守。人雖複雲雲,當堅執所守,此又秉誌之一隅也。

不須行小小束修之意氣,若見窮乏,而有可以賑濟者,便見義而作。若人從我有所求欲者,先自思省,若有所損廢多,於今日所濟之義少,則當權其輕重而拒之。雖複守辱不已,猶當絕之。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無我有,故來求我,此為與之多也。自不如此,而為輕竭。不忍麵言,強副小情。未為有誌也。

——嵇康《家誡》

白話

在想去做一件事之前,自己一定要先審度一下看看可不可以去做,認為沒有差錯適宜去做,就可以放心的去做這件事。如果有人想要改變你的計劃,那麼他應該說出改變之後更好的計劃。如果他講的很對,你也不要因此感到自卑,覺得自己就不好了,妄自菲薄;如果他的理由不夠充分,就改成以情分來請求你聽他的話。他雖然一直那樣說,但你不應受影響,而要堅持自己的初衷,堅定自己的信念,堅守自己的理想,這也是秉持誌向的一個要點。

做人也不能太小氣不知變通隻懂得堅持“清遠”的形象,在遇見貧窮困苦的人時,如果有能力可以幫助、救濟他,就應當見義而為去幫助他。但如果有人為了從你那裏得到什麼好處而一直跟著你,你應當先在內心思考反省一番,感覺到自己擁有的東西已經是損壞無用的居多,而這次救濟他人屬“義”的成分少,則應當在權衡輕重後拒絕他。就算他一直跟著你求你,也應當拒絕。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人家來求你幫忙,一般都是因為他沒有而你有,才會來求你,這種情況下答應他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去做,輕易就為別人竭盡所有,不忍心拒絕別人的當麵請求,勉強自己去幫扶沒什麼交情的人,那就不是真正有遠大誌向的人。

家訓史話

關於兵敗,走麥城,為呂蒙所害。先主劉備聞訊,每日以淚洗麵。由於思念關羽,又想著光複漢家天下,不思茶飯,麵容日益消瘦。在諸葛亮的勸諫下,才肯吃飯,過了幾天身體也逐漸好了起來。

幾日後,劉備上朝聚文武議事。他痛哭流涕道:“朕自從與二弟關羽、三弟張飛桃園結義以來,一直是同甘共苦。如今,二弟被東吳所害,朕若不報此仇,死後有何麵目見雲長?”

丞相諸葛亮上奏:“臣以為不可,現在三分天下,魏、吳三年都不曾進兵,他們都怕兵敗後有損自己的實力,如果三國有一國打了敗仗,其他兩國就會一同瓜分敗國。因此,其他兩國都在等待時機,陛下千萬不可因私仇而發公憤,其中利害還請陛下明察。”

劉備低頭不語,五虎將趙雲奏道:“國家之仇,是公;兄弟之仇,是私。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陛下應該率領精兵討伐曹操,百姓們一定都拿著糧食以迎王師;倘若陛下興兵東征孫權,路途險阻,況且有大江為屏障,恐怕不好得勝,陛下慎行!”

其他的大臣們也都紛紛諫阻,先主稍微有點回心轉意,就在先主回心轉意的時候,車騎將軍張飛嚎啕著跑進大殿,一進殿就跪下道:“陛下現在做了皇帝,就忘了以前桃園結義之情了吧?二哥被吳狗所害,陛下卻不為二哥報仇!”

劉備歎了一口氣,說道:“朕怎會忘記以前的盟約呢?隻是百官勸阻。”

張飛怒道:“他人怎知昔日之盟?”

劉備與張飛抱頭痛哭,他憤憤道:“朕決定三日後起傾國之兵為二弟報仇,再有勸諫者,斬!三弟,你回去準備一下,三日後出兵伐吳,你為先鋒。”

可是,張飛由於鞭笞士卒,當晚被害,這使得劉備更加痛心,發誓不踏平東吳,誓不還國。昭和三年春三月劉備大興蜀兵70萬,又借得羌兵5萬,共75萬,號稱百萬大軍,喊著“踏平東吳”的口號,進兵東吳。

然而東吳啟用陸遜為將領,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劉備逃回白帝城感歎不已。每天憂心忡忡,積勞成疾,羞愧而終。

古訓今鑒

立世存身,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本是一件讓人敬佩的事情,但是不能太固執、意氣用事,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不能僅憑一腔熱血,任何時候都要理性地去對事物的發展詳作分析,否則很容易出現自己所無法擔負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