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一九九二年三月(1 / 1)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飛蛾撲火,也許是一種規律和定勢。一九九二年的王晉,果然一出場便直奔火光而去。繼二月在北京遊樂園塑造了一百個草包頭像之後,他緊接著又為自己製定了一次大型行動方案。這個被命名為“王晉九二、三作品”,是在北京城南一座廢墟的殘垣斷壁下,以牆為背景進行的。

白牆、中國墨、音響、燈光、火堆、火叉以及人和人的行為演示。

斷牆被蘸墨的巨筆塗抹著,牆上逐漸出現了一把中國式的椅子、一張桌子、一個凳子……似乎複現著牆內曾經有過的日常生活場景,然而如今主人已退出或被驅逐出舊日的領地,隻剩下藍天和白牆孤寂為伴。

濃黑的墨汁繼續耐心地侵蝕著牆麵,這個不斷重複的動作幾乎持續了整整一天,直到將昔日的白牆徹底覆蓋成一幅不規則的黑幕,就像大火燃燒之後焦黑的遺骸,黑牆與黑夜融為一體。那個時刻,廢墟前的火堆正熊熊噴燃,金紅色的烈焰開始舔卷著牆基,風助火勢,發出嗚嗚的聲響,空地一側傳來的空曠而悲涼的音樂,是火焰的伴奏,有一種返樸歸真的意味。當作品開始自己行走時,作者已不再需要執筆,筆被一件古老的兵器置換,介入了這場火的戰爭。兵器的出現,抑或意味著破壞,抑或是一種打碎。它被人執掌著,舞刀弄槍的人,活生生的人,動作著的人,使得傳統文化又重新燃燒起來,構成一種變幻不定的畫麵,難以終止和定格。作者已不再僅僅是造型者,而被解脫或強化為造型本身。

黑色的牆、黑色的天空;紅色的火光、人。沒有觀眾。

但是在那個變幻的時空中,自然的演示已與人的行為殊途同歸。

天光放亮,火堆熄滅,音樂消遁。

作品消失了,但沒有結束。

它也許隻是曾經活躍於人們的想象之中。然後被短暫地顯現成圖像,又悄然隱沒,繼續作為一種想象而存在下去。或者,根本不再存在。

那可算作王晉最初一次成功的實驗。在這個作品中,我們無須讀解出作者的某種觀念,我們隻是接收到一種類似文化狀態的暗示,以及對於這種狀態的觀賞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