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4 一個人的升旗(1 / 2)

搜集完資料。董立敢又一鼓作氣,整理出了一份幾千字的國旗講稿。後來,又經過指導員和有關領導的把關和充實,終於形成了一份比較完善的國旗講稿。

兩個月之後的一天,天津市一個學校的三百多名學生來廣場搞愛國主義教育。董立敢第一次在學生麵前成功地演講了那份他精心準備的國旗講稿。

從此之後,天安門廣場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班裏的每個戰士都成了具有專業水準的講解員。而宣講國旗知識、激發愛國熱情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一代代國旗戰士的一項基本素質。

1983年的那個初春,在整理國旗講稿的時候,董立敢忽然聯想到一個問題。

他們部隊接管升旗任務之前,升旗任務由北京衛戍區一師負責,聽中隊長說一師是從1976年才開始接管升旗任務的。那麼,在建國之後到1976年這漫長的27年中,是誰負責著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任務呢?

董立敢當時正在考慮著變更升旗方式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他腦子裏隻是一個閃念就過去了。後來真正把這件事情搞清楚的是1989年入伍的國旗班最後一任班長趙新風。

趙新風是三人升旗方式國旗班的最後一任班長,也是1991年成立的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第一任升旗班班長。後來,離開國旗護衛隊之後,趙新風想寫一本關於國旗班的書,於是就去尋訪一些與天安門廣場升旗有關的人和事。

就這樣,一個叫胡其俊的人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從此,一段鮮為人知的升旗故事也漸漸被國人所熟知。

開國大典之後,天安門廣場上並沒有專業的升旗手。

考慮到升旗需要按電鈕,而旗杆下基座附近的電機又歸北京市供電局負責養護,於是組織上就順理成章地把升旗工作一道也交給了供電局。

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廣場附近北京供電局的電工陳鴻年承擔了這個工作。一年多後,領導調整工作分工,又把升旗的任務交給了胡其俊。

當時,天安門廣場上的旗並不是每天都升。生旗日一般是一些重大節日或是有重要活動的時候。

1951年9月30日,“國慶節”的前一天,供電局電工胡其俊接到通知,從第二天起由他負責廣場上的升旗。

當時,胡其俊還是個22歲的年輕小夥子。他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興奮。那天晚上正趕上他值夜班,怕耽誤了升旗,下班後幹脆就沒有回家。

旗是從天安門管理委員會領來的。靜靜的夜裏,看著鮮豔的五星紅旗,胡其俊心潮起伏。整個晚上,他的腦子裏一遍遍地想象著升旗的程序。

當時,胡其俊沒有表,上頭也沒有告訴他具體的升旗時間。他完全是憑著感覺認為國旗應該與太陽一起升旗和降落。

胡其俊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從床上爬起來,扛著國旗來到了廣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