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5 單卡錄音機裏播放出的國歌(1 / 2)

1983年春天的那些日子,第一任“國旗班”班長董立敢內心總是湧動著一股股不安分的想法。

在國旗講稿完成之後,他又萌生出了新的想法。

董立敢覺得已經維持了6年之久的兩人升旗方式,應該隨著改革的春風一起變一變了。

但究竟怎麼變才好?一時間他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想法。

自從北京衛戍區奉命從胡其俊那裏接過升旗任務之後,就一直沿用兩人升旗方式。

每天,兩名戰士並肩從天安門城樓走出。一人扛旗,一人護旗。這期間,兩名戰士要躲過來往行人和車輛。路線往往是走的曲裏拐彎,不成直線。來到廣場上,也要和當年胡其俊一樣先要跳進護欄,然後再通過梯子爬上國旗基座,把國旗掛在旗杆上,之後再下來按動升旗按鈕把國旗升上去。

八十年代初期,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到處都是一種朝氣蓬勃的新景象,中國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麵前。

董立敢隱隱覺得,這種陳舊的升旗方式無法代表一個日益強大的泱泱大國的威儀和尊嚴。

最初,董立敢的腦子動在了升旗的人數上。

啟發來自於一些當時的畫報。董立敢在畫報上刊登的外國元首訪華的一些圖片中發現,三軍儀仗隊舉行歡迎儀式時前邊都是三個人。中間一人扛旗,兩邊的人持槍護衛,昂首挺胸正步前進。

董立敢覺得三人升旗方式比兩人升旗方式有氣勢,也更加的正規和威武。

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是在深夜。在腦子裏想象著三人升旗方式的威武場麵,被窩裏的董立敢再也躺不住了。他一下興奮的從鋪上坐起來打開手電筒把自己的設想用圖紙描繪出來。

戰友們覺得奇怪,紛紛起來問班長在畫些什麼。當副班長高福新看到董立敢畫得這一新的升旗方式時,立刻叫好起來。戰友們都興奮起來,有人竟然提議現在就出去練練看看效果。

寂靜的夜裏,國旗班的戰士們悄悄從床上爬起來,正步前行到空無一人的天安門廣場,從頭到尾的演練了一遍這種三人升旗方式。

大家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威武!

考慮到從城門到旗杆下距離有些遠,董立敢就把走正步的開始地點定為過了金水橋之後。

第二天早晨升完旗回來,董立敢就向中隊長和指導員彙報了三人升旗方式的想法。中隊長申美平和指導員張華一致稱好。一開始,董立敢沒敢說晚上他已經和班裏的戰士偷偷上操場演練的事情。這個時候,見時機成熟董立敢就把演練的事情也說了。

申美平和張華聽後也很激動。當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兩個年輕的中隊幹部跟著正步前行的三人升旗小組也上了天安門廣場。

演練完之後,他們當場拍板讓董立敢寫出文字報告呈送到大隊部。

之後,這份報告層層上報審批。武警部隊的一級級領導也都紛紛叫好,新的升旗儀式就這樣誕生了。

1983年3月1日,“國旗班”奉命正式使用三人升旗儀式。升旗方案與董立敢設計的完全一樣,中間一人扛旗,一左一右兩個護旗手腰間佩戴手槍護衛國旗。

當時天氣還很寒冷。為了顯得精神一些,擔任右護旗的董立敢沒有穿棉衣,其他的兩個旗手也都學著他的樣子把冬裝裏麵的棉衣脫了。從此,“國旗班”就養成了“冬不穿棉,夏不穿單”的習慣,看起來永遠是一副精神抖擻、威武神聖的幹練姿態。

那天早晨,當三人升旗小組邁著威武的正步走過長安街時,路過的民眾也都感到耳目一新。來往的行人和車輛自動給升旗小組讓出一條通道。

無論是“國旗班”的戰士,還是過往的民眾,大家都感到升旗儀式比原來正規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