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卷四十五 清商曲辭二(1 / 3)

吳聲歌曲二

【子夜春歌】唐·王翰

春氣滿林香,春遊不可忘。落花吹欲盡,垂柳折還長。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裝。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陽。

【子夜冬歌】崔國輔

寂寥抱冬心,裁羅又褧褧,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

【同前】薛耀

塑風扣群木,嚴霜凋百草。借問月中人,安得長不老。

【子夜四時歌六首】郭元振【春歌二首】

青樓含日光,綠池起風色。贈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極。

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吹。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

【秋歌二首】

邀歡容佇立,望美頻回顧。何時複采菱,江中密相遇。

辟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與子結綢繆,丹心此何有。

【冬歌二首】

北極嚴氣升,南至溫風謝。調絲競短歌。拂枕憐長夜。

帷橫雙翡翠,被卷兩鴛鴦。婉態不自得,宛轉君王床。

【子夜四時歌四首】李白【春歌】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夏歌】

鏡湖三百裏,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盬良人罷遠征。

【冬歌】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子夜四時歌四首】陸龜蒙【春歌】

山連翠羽屏,草接煙華席。望盡南飛燕,佳人斷信息。

【夏歌】

蘭眼抬露斜,鶯脣映花老。金龍傾漏盡,玉井敲冰早。

【秋歌】

涼漢清泬寥,衰林怨風雨。愁聽絡緯唱,似與羈魂語。

【冬歌】

南光走冷圭,北籟號空木。年年任霜霰,不減筼簹綠。

【大子夜歌二首】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

【子夜警歌二首】

鏤椀傳綠酒,雕爐薰紫煙。誰知苦寒調,共作白雪弦。

恃愛如欲進,含羞出不前。硃口發豔歌,玉指弄嬌弦。

【子夜變歌三首】

《宋書·樂誌》曰:“六變諸曲,皆因事製歌。”《古今樂錄》曰:“《子夜變歌》前作持子送,後作歡娛我送。《子夜警歌》無送聲,仍作變,故呼為變頭,謂六變之首也。”

人傳歡負情,我自未常見。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

歲月如流邁,春盡秋已至。熒熒條上花,零落何乃駛。

歲月如流邁,行已及素秋。蟋蟀吟堂前,惆悵使儂愁。

【同前】梁·王金珠

七彩紫金柱,九華白玉梁。但歌繞不去,含吐有餘香。

【上聲歌八首】晉宋梁辭

《古今樂錄》曰:“《上聲歌》者,此因上聲促柱得名。或用一調,或用無調名,如古歌辭所言,謂哀思之音,不及中和。梁武因之改辭,無複雅句。”

儂本是蕭草,持作蘭桂名。芬芳頓交盛,感郎為《上聲》。

郎作《上聲曲》,柱促使弦哀。譬如秋風急,觸遇傷儂懷。

初歌《子夜》曲,改調促鳴箏。四座暫寂靜,聽我歌《上聲》。

三鼓染烏頭,聞鼓白門裏。攬裳抱履走,何冥不輕紀。

三月寒暖適,楊柳可藏雀。未言涕交零,如何見君隔。

新衫繡兩端,迮著羅裙裏。行步動微塵,羅裙隨風起。

裲襠與郎著,反繡持貯裏。汙汙莫濺浣,持許相存在。

春月暖何太,生裙迮羅襪。曖曖日欲冥,從儂門前過。

【同前】梁·王金珠

花色過桃杏,名稱重金瓊。名歌非《下裏》,含笑作《上聲》。

【歡聞歌】

《古今樂錄》曰:“《歡聞歌》者,晉穆帝升平初歌,畢輒呼《歡聞不》盬以為送聲,後因此為曲名。今世用莎持乙子代之,語稍訛異也。”

遙遙天無柱,流漂萍無根。單身如螢火,持底報郎恩。

【同前】王金珠

豔豔金樓女,心如玉池蓮。持底報郎恩,俱期遊梵天。

【歡聞變歌六首】

《古今樂錄》曰:“《歡聞變歌》”者,晉穆帝升平中,童子輩忽歌於道,曰‘阿不聞’,曲終輒雲:‘阿子汝聞不盬’無幾而穆帝崩。褚太後哭‘阿子汝聞不’盬聲既淒苦,因以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