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卷八十八 雜歌謠辭六(2 / 3)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後漢桓帝初小麥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桓帝之初,天下童謠。按元嘉中,涼州諸羌一時俱反,南入蜀、漢,東抄三輔,延及並、冀,大為民害。命將出眾,每戰常負,中國益發甲卒,麥多委棄,但有婦女獲刈之也。‘吏買馬,君具車’者,言調發重及有秩者也。‘請為諸君鼓嚨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語也。”

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大麥行】唐·杜甫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東至集壁西梁洋,問誰腰钅廉胡與羌。豈無蜀兵三千人,部領辛苦江山長。安得如鳥有羽翅,托身白雲還故鄉。

【後漢桓帝初城上烏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按此皆謂為政貪也。‘城上烏,尾畢逋’者,處高利獨食,不與下共,謂人主多聚斂也。‘公為吏,子為徒’者,言蠻夷將畔逆,父既為軍吏,其子又為卒徒往擊之也。‘一徒死,百乘車’者,言前一人往討胡既死矣,後又遣百乘車往。‘車班班,入河間’者,言桓帝將崩,乘輿班班入河間迎靈帝也。‘河間姹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者,靈帝既立,其母永樂太後好聚金以為堂也。‘石上慊慊舂黃粱’者,言永樂雖積金錢,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黃粱而食之也。‘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者,言永樂教靈帝,使賣官受錢,所祿非其人,天下忠篤之士怨望,欲擊懸鼓以求見,丞卿主鼓者,亦複諂順,怒而止我也。”劉昭以為:“此謠後驗,竟為靈帝作。言‘一徒’,似斥桓帝,帝貴任群閹,參委機政,左右前後莫非刑人,有同囚徒之長,故言寄一徒也。且又弟則廢黜,身無嗣,塊然單獨,非一而何?‘百乘車’者,乃國之君。解犢後征,正膺斯數,繼以班班,尤得以類焉。”解犢,靈帝所封也。

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姹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

【後漢桓帝初京都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桓帝之初,京都童謠。至延熹末,鄧皇後以譴自殺,乃以竇貴人代之。其父名武,字遊平,拜城門校尉。及太後攝政,為大將軍,與太傅陳蕃合心戮力,惟德是建,印綬所加,鹹得其人,豪賢大姓,皆絕望矣。”

遊平賣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後漢桓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桓帝之末,京都童謠。按解犢亭,屬饒陽河間縣也。居無幾何而桓帝崩,使者與解犢侯皆白蓋車從河間來。延延,眾貌。是時禦史劉儵建議立靈帝,以儵為侍中。中常侍侯覽畏其親近,必當間己,白拜儵泰山太守,因令司隸迫促殺之。朝廷少長,思其功效,乃拔用其弟郃,致位司徒,此為合諧也。”劉昭按:“《郡國誌》饒陽本屬涿,後屬安平。靈帝既是河間王曾孫,謠言自是有征,無俟河間之縣為驗也。”

白蓋小車何延延。河間來合諧,河間來合諧。

【後漢靈帝末京都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靈帝之末,京都童謠。至中平六年,少帝登躡至尊,獻帝未有爵號,為中常侍段珪等所執,公卿百官皆隨其後,到河上,乃得來還。此為非侯非王上北芒者也。”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後漢獻帝初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獻帝初童謠。公孫瓚以為易地當之,遂徙鎮焉。乃修城積穀,以待天下之變。建安三年,袁紹攻瓚,瓚大敗,縊其姊妹妻子,引火自焚。紹兵趣登台斬之。初,瓚破黃巾,殺劉虞,乘勝南下,侵據齊地,雄威大振,而不能開廓遠圖,欲以堅城觀時,坐聽圍戮,斯亦自易地而去世也。”

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

【後漢獻帝初京都童謠】

《後漢書·五行誌》曰:“獻帝元初,京都童謠。按‘千裏草’為董,‘十日卜’為卓。凡別字之體,皆從上起,左右離合,無有從下發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不得生’者,亦旋破亡也。”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魏明帝景初中童謠】

《宋書·五行誌》曰:“魏明帝景初中童謠。及宣王平遼東,歸至白屋,當還鎮長安。會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鋒車東渡河,終翦魏室,如童謠之言也。”阿公阿公駕馬車,不意阿公東渡河。阿公東還當奈何。

【魏齊王嘉平中謠】

《宋書·五行誌》曰:“魏齊王嘉平中謠。按硃虎者,楚王彪小字也。王氵夌令狐愚聞此謠,謀立彪。事發,氵夌等伏誅,彪賜死。”

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乘者硃虎騎。

【吳孫亮初童謠】

《宋書·五行誌》曰:“吳孫亮初童謠。按成子閣著,反語石子堈也。鉤絡,鉤帶也。及諸葛恪死,果以葦席裹身,篾束其腰,投之石子堈。後聽恪故吏收葬,求之此堈雲。”知籲汝恪,何若若,蘆葦單衣篾鉤絡,於何相求成子閣。

【吳孫亮初白鼉鳴童謠】

《宋書·五行誌》曰:“吳孫亮初,公安有白鼉鳴童謠。按南郡城可長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諸葛恪敗,弟融鎮公安,亦見襲。融刮金印龜,服之而死。鼉有鱗介,甲兵之象也。”